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可以传递信息,表征客观世界,也可以表达情感、态度、立场等内心世界。马丁、怀特等学者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评价理论扩展了人际元功能,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广泛应用于系统性地分析语言中的评价现象。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为基础,以《人民日报》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的60篇社论(100,000字)为语料,分析了汉语社论中的态度表达模式。评价理论包括三大子系统: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态度与人们的情感有关,次系统化为情感(Affect)、评判(Judge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三个子系统。情感是态度系统的核心,评判和鉴赏是制度化的情感。本文研究了社论作者是如何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对党和国家政府做出的重大举措、重要节日(如国庆、元旦)以及国家大事的态度和看法的。本文从态度的种类、特点以及实现方式三方面分析了汉语社论的态度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态度类型中,评判资源最多,338例,鉴赏次之,213例,情感最少,仅17例。在态度负荷中,肯定态度资源为548例,远远大于否定资源(18例)。在态度表达方式中,态度资源都是通过显性方式实现的。评判资源主要用来表达对集体、大众行为的评价;社会约束资源(315)远远大于社会评判资源(23);评判主要体现为三种句法模式。鉴赏资源主要用来表达对法律、制度、自然现象等的评价;其中价值资源(106)最多,反应资源(98)次之,构成资源(9)最少;鉴赏主要通过关系过程实现;主要体现为两种句法模式。情感资源主要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反应;情感激发者(Trigger)是必要成分,情感者(Emoter)有时可以省略;情感主要通过心理过程实现,体现为一种句法模式。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汉语社论中的态度表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评价理论的理论体系,扩展了其应用范围,为汉语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促进了英汉语篇分析理论的相互结合、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