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已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但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也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部分政府官员为了追求可观的GDP增长和自身出色的政绩对自然资源进行了过度的开发和利用,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阻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了一种新型审计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主要是指审计机关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管辖区域内自然资源资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治理的措施和效果进行审计,并纳入绩效考核标准中。作为一项新的审计模式,目前相关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方面,实用研究较少。本文以理论加案例的方式,首先以受托环境责任、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基础详细阐述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数个基本要素,包括其概念及主客体、程序方法、考核指标等等,建立了全文的理论构架。再将理论联系实际,以Z市审计局对M镇镇长A同志开展的审计试点项目为案例,以审计报告为依托阐述审计的全过程,重点从审计流程、审计方法及考核指标等角度分析目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乡镇一级的基层实践现状,并总结出信息资源分布零散、指标体系不够全面、方式方法欠佳、队伍建设落后、审计结果未得到有效利用等实际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建立数据库、完善指标体系、前移审计关口、融入科技手段、加强队伍建设、落实问责和公开制度等合理适用的建议。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因开展时间较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仍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研究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今后的审计基层实践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审计效率和水平,推动这项新的审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