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共产党和民团——乡村权力结构变动视野下的乡村革命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1272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中共对民团的政策和策略为基本线索,探讨了中共与民团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中国乡村社会变革进程的历史影响.二三十年代的民团和乡村团防体系是在国家权威衰微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崛起的准军事化社会控制组织,它发挥着乡村权力网络和捐税制度的武力屏障的政治功能.在中共发起的农民运动勃兴后,遭遇乡村权力结构变动的乡绅阶层和民团进行了拼死抵抗.中共和民团正反相冲,迭层演进,共同奠定了二三十年代乡村社会变革的基本形态.民团作为维护地主利益、抵制乡村变革的武装组织,既给中共改造乡村社会造成巨大的障碍,又从反面推动了乡村社会变革向愈益激进的方向发展.他们相对落后的组织模式和薄弱的武装力量不仅未能扑灭革命火焰,反而在农民运动还处于改良阶段时,刺激了农民和中共的政治诉求.在血腥仇杀和乡村军事化的基础上,民团与中共一道彻底改变了乡村社会的政治生态,扭转了乡村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
其他文献
新旧混凝土黏结面的剪切强度是衡量黏结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Z形直剪试验,分析新、旧混凝土强度、粗糙度、界面剂以及黏结龄期对剪切强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实际工程中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对因民政府这一重大外交决策的形成及实施的过程进行尝试性的探讨,设计从国联在解决日本侵略中国问题上的软弱进而对国联产生失望,进而在口头上呼吁建立新的国际安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