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道德品行的养成与一个国家和民族总体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而青少年道德修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这一社会角色承担的职责除了将知识代代相传,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塑造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文明人。然而在这之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意识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是青少年学生德育成功进行的首要前提。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师德缺失”现象的曝光,社会舆论与大众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关注使其成为一大研究热点。众多学者对师德建设方面做了较大范围的理论和改进方式上的探究。涉及到的层面主要在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与“外化”两方面,采用的研究方法集中在理论分析、对实践的调查研究及少部分的个案分析。而在已有的文献资料中,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行为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教师职业道德制度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结合性研究则更是微乎其微。本论文正是把握这样的研究缺口,并采用质性研究中典型的叙事研究方法,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研究者选取两名高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亲自进入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领域,真实记叙他们的道德表现,并参照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版)的明确要求,分析和比较两位研究对象W、Z老师的行为异同点。进而揭示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的践行现状,并由此发掘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从研究过程中得出一些有助于改进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及师德建设状况的启示。研究者通过深入两位高中教师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切身观察记录了这两位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相处的一些典型事迹,且通过访谈的方式,得到许多间接性的信息。从一个个具体情境中,体察出他们言行背后所隐含的职业道德取向及成因。本研究主要包括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缘起、目的和意义,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并梳理已有的文献资料,对国内与国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评述,介绍本研究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整个研究设计过程。第二部分:介绍W、z老师与其教育生活场域。这一部分主要对两位研究对象参加工作的背景和主要的工作环境加以说明。第三部分一一第七部分:叙事分析。这几部分作为本研究重点叙事部分,将参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版)的要求,对W、Z老师的相关师德行为事例进行记叙,并按规范符合程度对两位教师师德行为作对比评析。第八部分: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成因分析及改进对策。依据叙事分析,分别从制度、社会、个人因素三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就制度与社会的宏观调节、学校的中观管理、教师个人的微观培养几大视角就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