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系统的研究涉及到许多学科,目前也是旅游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综述旅游系统概念、旅游资源概念、旅游系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的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将旅游系统进行分解,再对各子系统进行综合和协调,对客观旅游系统进行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分析,将各部分有序地、合理地组织起来,旨在对旅游资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做一些有益的探讨,研究寻找旅游需求与供给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同时,为旅游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数量化的理论依据。 本文以山西省绵山风景区为案例,将旅游系统分解为资源、客源、媒介三个子系统,对每一子系统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地对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绵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观赏价值所占分值最大,休闲性、文化价值和可达性次之,服务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较小。对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给出了具体的模型和解释,并计算了最佳容量和极限容量值。整个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远未达到饱和状态,但季节性波动较大,旅游旺季部分景点容量超载。 对绵山风景区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结果表明,绵山风景区旅游客源市场仍以山西省内为主,回游率也很低,需加大力度进一步开发。采用曲线估计对绵山风景区客源市场和旅游收入进行了拟合,并根据拟合选用指数模型对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提出了市场开发建议。 旅游信息传递的研究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尚不多见。本文通过对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运用最优控制方法研究旅游信息传递,研究了旅游信息传递最优化模型,分析了利用此模型为旅游经销商以及信息传递媒体在有限资金或较短时间传递最大信息量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利用数学方法求得最优解,即最佳经济效果。 本文还分析了旅游资源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模型,采用logistic模型研究旅游系统的可持续性,建立了模型和拟合方法,为进一步探讨区域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绵山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原则和对策。 最后,本文提出了文化旅游与休闲娱乐游相融合、区域旅游协作发展的建议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实现区域旅游协调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