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制剂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北医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Y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国内外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化疗在CRC术后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化疗在为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危害,导致患者食欲减退、出现营养障碍、肠道微生态失衡等,部分患者因此停止化疗。近几年,许多学者发现,通过益生菌或营养制剂的使用,这些危害部分可以得到改善,但是二者联合用于术后化疗患者是否有更显著的疗效,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在术后患者化疗期间,联用益生菌及营养制剂的疗效。目的:探讨在CRC术后患者化疗期间,联用益生菌及肠内营养制剂的疗效,以期为CRC术后化疗的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改善化疗药物带来的危害。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之间,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市中心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癌,TNM分期为部分IIA期、IIB期、IIC期及III期并愿意接受术后化疗的患者共65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24):采用Cape OX方案化疗,不加用益生菌及肠内营养制剂。药物用法: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130 mg/m2,静脉滴注,d1;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2次/天,d1-d14;普通饮食。化疗联用益生菌组,即益生菌组(n=23):采用Cape OX方案化疗+益生菌口服,化疗药物用法同对照组;益生菌给药方案:化疗第一天开始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用法:口服,0.63 g/次,2次/日),连续服用5天;普通饮食。化疗联用益生菌及肠内营养组,即营养组(n=18):采用Cape OX方案化疗+益生菌口服+口服肠内营养制剂(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ONS用法:化疗第一天开始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立适康匀浆膳),连用5天。分别检测化疗前后三组患者肠道菌落数量、CD4+细胞比例、CD8+细胞比例、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内毒素、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等指标,并记录三组患者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的情况;统计三组患者住院时间。应用SPSS25.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化疗后,PA水平在三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ALB水平在营养组无明显下降,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0.05),但与化疗后的对照组及益生菌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化疗后,营养组患者I-FABP、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及益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化疗后,对照组及益生菌组的CD4+细胞比例低于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对照组患者的CD8+细胞比例低于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5);4.化疗后,营养组与益生菌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及肠球菌的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双歧杆菌及乳酸菌的数量,在营养组及益生菌组增加,在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对照组患者肠球菌的数量较益生菌组及营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营养组患者大肠杆菌升高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营养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及益生菌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及益生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7)。结论:化疗加用益生菌联用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肠道菌群的稳态、免疫功能、肠道屏障功能、营养状况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其他文献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OSAHS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害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及神经精神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据报道,与正常人相比,OSAHS患者脑功能发生了显著改变,但OSAHS患者脑功能
背景:据2020年最新癌症数据显示,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探索更多标记物来预测肿瘤进展和疗效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多种类型的细胞均可产生外泌体,而肿瘤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可影响癌细胞的定植、远处转移和耐药性。Lnc RNA作为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不具备翻译蛋白质的功能,但可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携带的lnc RNA有着调节肿瘤进展的作用。Lnc RNA L
背景: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血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高,分析危险因素对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防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能为临床提供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考资料亦较少。目的:探讨湖北十堰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脓毒血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早期发现及改善脓毒血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
背景:近些年随着造影剂在血管造影、增强CT和血管CT造影检查中的广泛应用,由造影剂引起的造影剂肾病越发常见。对健康人而言适量使用造影剂尚不足以造成造影剂肾病,而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来说肾组织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造影剂的应用有加重肾脏损伤的潜在风险。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叠患者(COPD
背景:胶质瘤(Glioma)是人类大脑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一半,死亡率很高。尽管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有所改进,但是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疗胶质瘤的策略是迫切需要的。PICALM interacting mitotic regulator(PIMREG)(NM019013)又被称作FAM64A、CATS和RCS1,在调控细胞的增殖、肿瘤
背景:全球常见癌症中,结直肠癌的发病比例极高,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结直肠癌进展迅速、侵袭性强、容易耐治疗,常常很难被早期发现。虽然结肠癌的诊疗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结肠癌病人往往预后不良,反复发作以及癌细胞扩散仍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肿瘤的生物学过程中出现的肿瘤干细胞(CSCs)常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的相关探索发现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
背景: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第五大最常见恶性肿瘤,为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胃癌在确诊时通常已是中晚期,五年生存率极低。2018年全球约784000[1]例患者死于胃癌,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胃癌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涉及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是胃癌发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对其进行合理的临床管理可以极大的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然而,不同临床
目的:1.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β10在肝癌数据集中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分期、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2.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Tβ10在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及对Tβ10表达进行干扰后于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及凋亡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以期发现肝细胞癌诊断、预后评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及治疗潜在靶点。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在Oncomine数据库中分析Tβ10在肝细胞癌数据集中的转
背景:肺癌是我国和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肺腺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平均5年生存率约为15%。肺腺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局部晚期或出现远处转移,往往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因此,临床上对于不能手术的早期、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放射治疗是控制病灶的主要手段。但是,放射治疗的最大障碍在于肿瘤细胞存在放射抵抗,这也是导致肺腺癌患者放疗失败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糖基转移酶GA
背景:食管癌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现没有足够灵敏度及特异度的循环标志物用于食管癌的诊断,内镜活检是确诊食管癌的金标准。早分期的食管癌经内镜治疗后有望得到根治,五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首选方式,为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并实现病变的完整剥离,除了完善术前病理检查外,内镜下对于病变范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