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三种菊科植物和一种玄参科植物的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了107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21个为新的化合物。橐吾属(Ligularia Cass.)植物系菊科(Compositae)千里光族(SenecioneaeCass.)千里光亚族(Senecioninae Hoffm.)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约130余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我国境内有111种,主要生长在西北、西南等地区。其中约30种的根、茎、叶、花是我国民间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散瘀活血和抗菌消炎之功效。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做为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药,用来治疗胃痛、恶心、呕吐等症。为了挖掘橐吾属中更多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以及研究不同的生态环境对植物化学成分的影响,我们对采自甘南藏族自治区的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其根部的石油醚/乙醚/甲醇(1:1:1)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并采用IR、UV、MS、1H、13C NMR(DEPT)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包括15个新化合物:4个新颖的不对称的艾里莫芬倍半萜二聚体,8个艾里莫芬倍半萜内酯以及3个降碳艾里莫芬倍半萜。苦苣菜属(Sonchus Less.)植物系菊科(Compositae)菊苣族(LactuceaeCass.)莴苣亚族(Lactucinae Less.)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约有50种以上,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大陆及非洲。我国有8种,主要集中在新疆和西南部山区,其中有5种在民间长期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活血化瘀等功效。我们从采自陕西合阳的短裂苦苣菜(Sonchus uliginosus)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主要是桉烷型倍半萜及其苷,以及苯丙素类化合物,其中3个桉烷型倍半萜和3个苯丙素为新化合物。亚菊属(Ajania)系菊科(Compositae)春黄菊族(Anthemideae)菊亚族(Chrysantheminae)植物。本属约有30余种,我国约29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除东南半壁以外的广大地区。据报道该属中的许多植物在民间作为传统中药,具有祛风镇静、清热解毒、清肺止咳的功效。我们从采自甘肃玛曲的细叶亚菊(Ajaniatenuifolia)的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5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主要是萜类、黄酮和香豆素类化合物。马先蒿属(Pedicularis)系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植物。本属约含500种以上,其中约三分之二的种类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有些马先蒿属植物在民间用于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疗风湿关节疼痛、小便不利和尿路结石等病。我们从采自陕西太白山的返顾马先蒿毛叶亚种(Pedicularis resupinata ssp.lasiophylla)的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主要是单萜环烯醚苷、木脂素苷、苯丙素苷类化合物。另外,我们对其中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测试。采用磺酸罗丹明B(SRB)法测试化合物对人工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急性早幼粒细胞(HL-60)、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正常人肝细胞(L02)的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1和1.3对HL-60细胞有中等的细胞毒活性,对SMMC-7721和HeLa细胞有弱的细胞毒活性。最后,我们对橐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1998-2008年)进行了综述。本文可望为中草药中活性成分,药理学、植物化学分类学和新药筛选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为我国天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