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后,中国的贸易总量以翻四番的速度已在2004 年达到1.15 万亿美元的新高,预计今年的贸易总量将大大超过往年。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经济转型后期,中国人已经慢慢从加入世贸的兴奋中冷静下来。政府开始注意到由前几年的自由贸易产生的负面效应,首当其冲的便是环境的恶化问题。在传统观念上,贸易和环境两者从来不曾和谐共处过,从而中国也不例外。历史数据表明,同等程度的贸易盈余和经济增长,伴随着同等程度的环境恶化。尽管世界上普遍接受贸易对环境有害的观念,但我认为这个理论并不适用所有的情况。在引用诸如Copeland 和Taylor, Chichilnisky 以及Coxhead等自由市场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倍受推崇的理论时研究发现,财产权在减少过度开采和实用可再生性能源方面,即所谓的“公用草场的悲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使这一理论在现实环境中得到实践证明,本文首先利用了Copeland and Taylor’s 的理论来论证中国的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真实联系;然后,在一个更加国际化的环境中,研究Chichilnisky 的“北南模型”又是如何使用在中国和东南亚的贸易关系当中的。由此可以证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只要灵活运用财产权等市场调节机制,国际贸易并不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为进一步论证本观点,中国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数项研究。这些研究揭示了国内的现状,并将理论和现实紧密结合。Muldavin 关于河南乡村的研究和南方周末有关Maowusu 沙漠的调查报告均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产权的明晰能够遏制对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如果中国仍想沿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当前产权不明晰的问题将是最为关键的症结所在。若这个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中国不仅能够扩大贸易带来的成果,还将踏上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良性循环的坦途。此外,这也将成为世界各国的典范,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确实证明了贸易和环境二者互惠关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