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加入WTO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根据入世时政府的承诺,我国银行业已对外国金融机构全面开放。2007年成都已经有5家外资银行分行和4家外资银行办事处,还有要筹办的荷兰银行分行等。外资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技术、多方位的营销手段、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给成都的商业银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商业银行都以利差收入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总收入的95%左右,但是在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严格控制银行风险的大背景下,利差收入增长空间越来越小。随着21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金融电子化也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技术支持。在后WTO时期的今天,商业银行如果继续以利差为主要的利润来源,那么势必将被外资银行占尽市场先机,因此中间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方向。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7月4日发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成都市政府在2006年12月发布了《成都市金融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如何运用支持性的政策在竞争中求发展是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为研究对象,基于中间业务理论和国内外发展状况的对比,得出了商业银行只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才是生存之道的结论。民生银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代表,中间业务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因此本文将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作为进行实证分析的对象。以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为例,将民生银行的机会和优势分析作为切入点,重点研究民生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和与同行的差距以及中间业务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全面总结了民生银行在成都市场的外部机会和威胁、民生银行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总结得出民生银行应该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抓住机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产品竞争战略。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基于民生银行在成都地区面临的机会和自身的优势,从市场开发和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可供商业银行参考的措施和建议。虽然本文没有进行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但是可以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今后的发展道路和方向提出方向性的建议,作为打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参考。全文除前言外共分六个部分:中间业务的理论概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民生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成都分行的内部资源以及环境评价、成都分行的产品竞争战略分析、成都市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思路如下:前言部分对课题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和目的进行简要的介绍。分析WTO背景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地位以及竞争主体的差异,结合民生银行的案例明确商业银行应该以发展中间业务作为今后提高竞争力的重点。指出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研究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开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意义和作用。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中间业务的定义没有达成共识,国内外也存在不同的定义。中间业务经常与表外业务,非利息收入,中介业务等概念混淆。2001年颁布的《暂行规定》明确了中间业务的定义和分类,为中间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概念上的明确界定。在《暂行规定》的指导下,结合现有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并结合民生银行的案例说明开展中间业务的重要作用。由于中间业务收入稳定、利润率高、风险小,不但能够优化配置银行资源和社会资源,还能够为公众带来真实的效用,因而大力开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必然方向。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国内外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银行业最发达的美国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在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同业竞争的压力下,中间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业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不断扩张的规模、巨额的利润,还是或成熟或创新的产品、优质先进的服务,都远远超过了我国的商业银行。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着规模小、收入低、经营范围狭窄、产品品种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等不足。但是,近两年,随着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重视,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的中间业务都飞速发展,民生银行以175.46%的增速位居第一。在后WTO时期,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必将成为商业银行收入构成的主要方面。第三部分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分析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从宏观环境来讲,四川省是西南地区的金融中心,而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经济资源。成都市以其独特的优势陆续摘取了中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和最佳旅游城市的桂冠,“农家乐”作为成都的特色旅游产业已经有了相当迅速的发展,成都市民的幸福指数是全国最高的。如果能够发掘和利用现有资源,设计有特色、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中间业务在成都必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外资银行和现有商业银行这些竞争对手不可小视。民生银行在现有竞争环境中的潜在竞争对手是外资银行,现有竞争对手是四大商业银行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调研分析显示,民生银行在成都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仅次于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的外部环境(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竞争环境)都具总体优势。第四部分从商业银行的内部资源和环境入手,仍以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为例进行分析。民生银行是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建立起来的,具备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天生丽质”型的商业银行。在实物方面,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开发,成都分行推出满足各个阶层客户需求的产品。在财务方面,成都分行以“三年百亿资产,零不良贷款率”的业绩证明了它的实力。在人力资源方面,成都分行以其高素质、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队伍服务于成都市民。不仅如此,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营销管理等方面,成都分行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分行以其先进的组织结构和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作为其核心竞争力,在成都市场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通过调研分析,可了解到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的内部环境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第五部分切入本文的重点内容,用SWOT法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的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首先,成都分行应该以市场渗透战略为主,进一步加大对中间业务的营销力度,力争保持中间业务现有的高速发展的状态;其次,成都分行要配合使用市场开发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成都分行应当一方面依靠自身全新的科技运行平台以及管理平台,充分发挥自己在科技和产品创新能力方面的竞争优势,打造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中间业务产品,另一方面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巩固客户经理的营销理念,同时加大现有中间业务在乡镇中的推广,使得民生银行的服务能够真正做到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满足顾客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成都分行现有的内在优势并利用外部机会、避免内部劣势和减少外部威胁,更符合成都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要求。第六部分在以上五个部分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在市场策略方面,民生银行成都分行可以选择通过同农村信用社合作或者直接设立支行的方式占领广大的农村市场,将现有的中间业务产品销售到新的市场上。同时,采用综合化的策略,有针对性的开发新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营销策略方面,民生银行成都分行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从价格、渠道等多方面打开市场,争取在成都地区打造出“民生文化”。在内部管理方面,民生银行应该细化部门分工,设立专门的中间业务办公室;同时吸纳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并培养应届毕业生使之成为专项人才。最终培育出以产品为依托、个性化服务为重点的核心竞争能力。希望这些建议能够给商业银行一定的启示,这也是文章的宗旨所在。本文以现代金融理论和营销理论为指导,吸收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系统整理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为例分析了成都商业银行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由此提供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