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养心调神针法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系统观察其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针刺治疗进行对照,以期得出最佳优化方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为临床提供一种新颖独特的治疗思路及绿色、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并进行推广应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原则,严格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选择60例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该两组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相关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间各症状例数及症状总积分经统计学相关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间焦虑、抑郁例数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养心调神针法组30例,常规针刺对照组30例,每周治疗三次,十次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以临床症状观察量表、SAS量表、SDS量表为观察指标,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评定,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结果(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各症状(腹痛、腹泻、腹胀、排便不尽感、急躁易怒、两胁胀满、纳少泛恶)。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SAS、SDS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后,养心调神针法组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腹痛、腹胀、急躁易怒、两胁胀满症状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纳少泛恶症状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不尽感症状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心调神针法组与常规针刺对照组治疗后SAS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量表评分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养心调神针法组30例,临床痊愈8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70.00%,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针刺对照组30例,临床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8例,愈显率为43.33%,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的总体疗效均显示,疗效与年龄段的关系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疗效与病程段的关系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结论(1)养心调神针法、常规针刺法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均有效;(2)本研究所选用的养心调神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3)本研究所选用的两种针刺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除腹泻、纳少泛恶症状的有效率,排便不尽感的治愈率与有效率两组疗效相当外,其余症状的改善养心调神针法组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4)本研究所选用的养心调神针法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精神状态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5)在本研究中,治疗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与症状量表评分相互间均成正相关。这提示焦虑/抑郁与临床症状有关,而且随着针刺治疗的增加,胃肠症状改善,精神状态也随之改善,这可能说明IBS患者出现心理异常有可能与肠道功能的紊乱导致的不良情绪有关;(6)两组的总体疗效均显示,疗效与年龄段的关系经统计学检验,P均大于0.05,提示疗效与年龄段无关;疗效与病程段的关系经统计学检验,P均小于0.05,提示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反之则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