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承担着社会技术进步的重任。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提出了“科技兴国”战略,R&D活动作为科技创新的最重要方式,备受关注。本文重点关注R&D活动中的两个主体——企业和政府,研究政府R&D资助企业能否带来企业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高。对于提高我国政府的R&D资助效果和企业的研发产出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回顾已有的文献,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将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综合起来考察企业的研发效率,并重点关注政府R&D研发资助对企业的影响,然后,从政府R&D资助的基础理论入手,提出了政府个体差异和中介变量调节效应影响政府R&D资助效果的三点理论假设。其次,本文以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以及政府资助研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的工业企业的研发效率存在着投入与产出之间的非效率关系;政府R&D资助存在着明显的偏好。然后,本文选取《中国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使用DEA(数据包络法)对2009年到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R&D研发效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的工业企业R&D活动的7年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637,远没有达到最佳效率前沿面。此外,还有如下发现:我国的纯技术效率高于综合效率均值高于规模技术效率均值;R&D研发的DEA效率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均衡状态,总体上来说,呈现由东向西的梯度递减。最后,本文纳入企业的异质性特征和中介调节变量,进一步分析政府R&D资助的效果和影响因素。通过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交互项回归方法,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政府R&D资助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为0.688,不同企业个体差异会导致政府资助产生对企业投入的挤出,但挤出后的激励效应最低依然在0.496。本文还发现,社会R&D活跃程度等中介变量能够显著地影响企业的研发效率,社会R&D活跃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激发技术研发的外部性,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传播。对此,本文认为企业作为技术研发的主体,应该提高自身的知识存量水平,政府要尽可能较少资助偏好性,加强对创新企业的甄别能力。激发社会总体R&D的活跃水平,从而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