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手机报已经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信息获取渠道,自2004年诞生的中国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让“手机报”这一形式为亿万国人所知,引发学界以及媒体界的广泛关注,更是引起了普通人社会生活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的重大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于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手机屏幕即时了解信息。定时发送、定时更新的手机报让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更为快速和便捷,也使得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一种媒介融合的新样本。从诞生之初的地区性、单一内容的手机报,直到目前,全国性、综合性以及分类更为精深的细分性手机报如雨后春笋的蓬勃兴起,从诞生之初到2011,手机报历经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如同传统媒体存在一般的成熟媒介模式。
但历经发展的“七年之痒”的手机报,自身也面临很多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在内容方面。目前绝大多数手机报没有自身独立的采访和编辑团队,而是采取一种对传统媒体信息的再传播形式,而国内样式繁多,种类丰富的手机报让人眼花缭乱,但细看在手机报内容的选取、编辑上,内容的展现样式上存在选取不严格,同质化、无新意、无亮点的行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手机报的创新和长线发展。
为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总结了国内外对于手机报这一媒体形式的界定探讨,详细划分了其存在的模式,总结了手机报自诞生之初到目前历经七年多的发展历史,并且选取了较为典型的手机报样本《手机报-新闻早晚报》进行辅助研究的量化分析,对其内容进行了持续的大量的跟踪纪录和总结,对其中的各个分类栏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数据和实例的分析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依据媒介融合理论、把关人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等传播学的经典理论,通过对手机报的概念界定,介绍手机报产生和发展的概况,手机报的不同种类划分以及分别对手机报的媒介特性如即时性、移动性、互动性、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多媒体性的论述,结合样本分析总结手机报内容的特性,对传统新闻理论的固守与革新,明显的整合再传播的特征,标题导读的醒目化,语言文字精短化,叙述结构简单化,报道形式声动化。提出手机报目前内容方面上的不足与缺陷,包括基于手机媒体自身的缺陷以及手机报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提出手机报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提出诸如手机报专业团队和品牌建设亟需跟进,与传统媒体的关系要从单一传播转向互动,手机报内容要注重创新,对手机报的用户要进一步的细分,以及面对未来3G时代手机报会面临的无限可能。以此对手机报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手机报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一点有意义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