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释水平与个体生活息息相关。解释水平理论关注个体对客体不同抽象表征的程度。不同解释水平下对事物的关注点不同,对于抽象表征的客体,个体倾向于采用高解释水平进行表征并关注事物整体性特征,对那些具体表征的客体一般采用低解释水平方式进行表征,强调细节特征(Trope&Liberman,2003)。个体采用的解释水平会影响个体的思维与行为结果,其部分是通过表征方式实现的。解释水平影响个体自我控制程度,个体会依据对事件的解释水平程度进行相应的自我控制,当对问题解决采用高解释水平方式时,个体会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控制,当对问题解决低解释水平方式时,个体会表现出较差的自我控制。但是有研究逐渐发现也会有相反的结果,即高解释水平也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控制,低解释水平也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控制,研究者通过设置不同的SST任务发现会有目标维持的调节作用(Schmeichel,Vohs,&Duke,2011),但其研究不同任务之间也没有区分是目标维持与认知负荷,由此本研究进一步探究解释水平与自我控制的调节机制,即可能会受到认知负荷的调节作用而非目标维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验证认知负荷的调节作用。研究1的目的在于验证启动解释水平任务的有效性并且验证Fujita等人(2006)的研究结果。研究2的目的在于验证解释水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受到认知负荷的调节作用,由研究2a和研究2b两项子研究组成。研究一考察被试的延迟偏好情况,采用自我控制任务考察个体对及时与延迟结果的倾向性,通过WHY/HOW方法启动解释水平,结果发现高解释水平个体比低解释水平个体更倾向于偏好延迟,证实了Fujita等人(2006)的研究结论。研究二通过变式Stroop任务以及N-back任务操纵高低认知负荷探讨认知负荷的调节作用,分别在有目标维持和无目标维持的情况下操纵高低认知负荷来考察解释水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通过n-back任务以及Stroop变式任务进行操纵,结果发现,解释水平对自我控制存有认知负荷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1)在研究2(a)中发现在n-back任务中,启动低解释水平个体在0-back任务下的正确率要显著高于高解释水平个体的正确率;启动高解释水平个体在1-back和2-back任务下的正确率要显著高于低解释水平个体的正确率。(2)在研究2(b)中发现在Stroop变式任务中,低解释水平个体在比较字体大小任务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高解释水平个体的正确率,高解释水平个体在比较数值大小任务下的正确率要显著高于低解释水平个体的正确率。该研究结果表明解释水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会受到认知负荷的调节作用,高解释水平个体在较难(高认知负荷)任务中表现较好,低解释水平水平个体在简单(无认知负荷或低认知负荷)任务中表现较好。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结论如下:(1)“高解释水平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控制,低解释水平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控制”的结论是片面的。(2)解释水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会受到认知负荷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高解释水平在较难(高认知负荷)任务下自我控制高,表现好,而低解释水平在较难任务下自我控制低;高解释水平在简单(无认知负荷或低认知负荷)任务下自我控制低,而低解释水平在简单任务下自我控制高,表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