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当下“70后”作家群体中的一员,石一枫以青春写作步入文坛,之后转向现实主义创作。以2014年发表的《世间已无陈金芳》为标志,石一枫的创作特征逐渐凸显。现有关于石一枫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小说的思想内蕴研究,如道德困境、信仰危机、社会阶层问题,以及底层小人物的抗争精神等;二是小说的形式技巧研究,如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的探讨等。在以上研究中,学者们虽然注意到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但对其重视程度和研究远远不够:首先,对“零余者”形象的分析往往浅尝辄止,更少有论者注意到,石一枫的小说是以“零余者”的目光来打量当下社会的,通过这一特殊视角的引入,作者更敏锐地捕捉到当下颓废的时代精神症结,并就此展开自己的创作。他的小说叙事多与此相关。其次,现有研究的根本盲点在于,忽视了石一枫文本中的“零余者”存在着明显的精神成长史,即从“颓废”走向“救赎”的精神变迁与心路历程。当前研究停留在对人物形象的简单分类与概述,只关注到文学传统中“零余者”形象的共性特征,既未看到石一枫小说文本中对其精神出路的探求努力,也未对这一心理与精神面貌进行深度发掘,更重要的是忽视了他们独特的精神成长。因此,本文以石一枫笔下的“零余者”为研究对象,以“颓废”与“救赎”为切入点,围绕他们的精神颓废和自我救赎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述,探究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生活于转型时代的都市青年们的精神实况,剖析他们的颓废状态,揭示他们的不甘沉沦与精神突围的路径。本文包括以下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零余者”的精神颓废。首先,“零余者”的颓废表现为困窘生活中的失败感受,这主要来源于历史苦难的延续和个人经历的挫败。其次,“零余者”的颓废也表现为一种愤懑焦虑心理,主要是受阶层身份的压抑和对道德失范的隐忧。最后,精神的虚无漂泊也是“零余者”颓废的突出表现,主要是流落异乡的漂泊感和精神世界的虚空感。第二章主要讨论“零余者”的自我救赎。首先,女性拯救是“零余者”精神突围的重要路径,母爱的力量与女性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共同建构了精神救赎的家园。其次,自我出走也是“零余者”精神救赎的途径之一,都市漫游是他们寻求异样人生的尝试,在流浪的路上拯救灾难则使他们成长为英雄,完成了最后的精神突围。最后,绝地重生也是“零余者”自我救赎的关键,在自毁式的反抗中部分青年挣脱了颓废的精神束缚,也有部分青年在濒死的关键时刻幡然醒悟,如获新生。第三章主要探讨“零余者”形象的书写价值。首先,通过对“零余者”精神颓废的呈现,石一枫准确地把握到时代精神的症结,在其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品质。另外,他在探讨“零余者”自我救赎之道的同时,也为现实青年的精神突围提供了参考;并且石一枫的创作对当下文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零余者”为研究对象和视角,剖析石一枫小说中都市青年颓废的精神状态,以及自我救赎的突围行动,并从中发掘出石一枫对当下时代精神状况的观察与思考;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某种意义上,对当代文学史中“零余者”形象的关注和研究,是对中国文学史上自晚清以来文学传统中“零余者”形象书写谱系研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文学史研究价值;另外,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石一枫的创作对当下文学发展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