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县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晋西挠褶带北中部。区内中-新生界地层发育,主要为中生界三叠系地层、新生界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根据研究区出露中生界地层的岩石组合、地层结构、古生物特征及与周边区域地层对比,经系统的路线地质调查及剖面研究,结合前人的划分方案,判识出中生界三叠系地层刘家沟组、和尚沟组、二马营组(一至二段)、延长组(一至二段)四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和四个非正式岩性段,并分析了各组段的岩层特征、基本层序和横向变化特征。利用前人研究的古生物化石资料以及年代地层划分方案,将区内三叠系生物地层单位判识出4个古植物带、2个古脊椎动物群化石带、1个叶肢介组合;年代地层单位分为三叠系下统、中统。新生界地层按不同地质-地貌单元的沉积序列、成因类型将划分为中新世河湖相沉积序列、中新世-晚更新世黄土高原土状堆积序列、晚更新世-全新世河流阶地堆积序列。并进一步自下而上划分为八个组级单位,分别为新近系的芦子沟组、保德组、静乐组,第四系离石组、马兰组、峙峪组、选仁组、沱阳组,其中,芦子沟组为本次研究新划分出的地层。通过分析各组段的岩层特征和横向变化特征,结合前人相关古生物资料,对区内的生物种群在新生界各岩石地层单位的特征进行研究,对其分布状况作了简要分析。地质构造研究主要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及构造剖面测制进行,确定了研究区内中东部发育两条褶皱变形带:一为研究区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与石炭-二叠系界线附近的褶皱带;二为研究区中东部三叠系下统和中统界线附近的褶皱带。断层在研究区内不发育,仅在研究区东北角发育有2条断层。新生代喜玛拉雅期构造主要呈现出夷平面和河流阶地两种性质的特征。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早中生代印支运动阶段、侏罗纪-白垩纪板内造山带形成期、新生代盆地与黄土高原形成期。早中生代印支运动阶段表现为早三叠世辫状河心滩-曲流河泛滥盆地沉积和中三叠世早期辫状河心滩—曲流河泛滥盆地河湖相沉积。到中三叠世晚期,内陆拗陷盆地进一步沉降,逐渐转变为内陆湖泊沉积,形成中三叠世晚期河湖相-湖泊相沉积。侏罗纪-白垩纪板内造山带形成时期,侏罗纪时期华北地区发生隆起,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时期地壳活动进入强烈阶段,包括本区在内的鄂尔多斯盆地总体抬升,西缘属于强烈的构造带变形地区,造成了上侏罗统地层发生大面积缺失。晚侏罗世末期-晚白垩世,华北板块在ne-sw向水平挤压作用下,使板块边缘形成-系列呈nw-nww向展布的逆冲构造和背、向斜构造。区内整体构成隆起剥蚀区,导致本区缺失白垩纪沉积物。新生代盆地与黄土高原形成时期,研究区的构造运动总体是在伸展构造体制下,形成了以继承性断裂和地壳间歇性抬升为主导作用的运动形式,造就了研究区山体整体抬升遭受严重剥蚀,山体之间盆地丘陵区接受大量的沉积,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山麓冲洪积体系,形成一系列的夷平面、黄土丘陵、河流阶地、冲洪积扇等构造地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