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自由个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love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在论述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时,明确提出了作为马克思学说核心与灵魂的“自由个性”思想。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不仅是把握马克思主义学说精神实质的必然要求,而且对当前把握和谐社会的本质,以及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坚持历时态与共时态、理想性与现实性、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从存在论与价值论统一的角度,开显马克思这一体现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相统一的文本思想的当代价值。本文的主体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形成轨迹及其产生缘由。首先,文章对“自由个性”思想的形成发展脉络予以梳理,认为这一思想的历史发展大体经历了萌芽时期、形成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三个阶段。然后从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来源两个方面对该思想提出的背景进行分析。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机器大工业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方面促使了人的主体性、独立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却造成了人的异化。马克思以对人的现实关怀为起点,在考察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片面、畸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作为其终极关怀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由个性”思想。同时,这一思想的产生也有其深厚而丰富的思想理论来源,本文主要考察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相关人学思想,包括康德的“人是目的”思想、黑格尔的“个性的自由”思想、费尔巴哈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思想、施蒂纳的“独自性”思想,这是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第二部分通过文本分析,对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哲学解读。首先对该思想的哲学蕴涵进行分析,认为“自由个性”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集中表现,既是一种理想人格也是未来社会的价值旨归,经历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所指称的“自由个性”的特征进行深入挖掘,认为“自由个性”内含自我独特性、独立自主性、能动创造性、实践生成性和全面丰富性等基本特征。在前两部分文本分析基础上,通过对“自由个性”与“现实的个人”、“自由个性”与社会发展动力、“自由个性”与“人的全面发展”三对关系的分析,探讨和彰显马克思这一思想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与作用。再者,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的“自由个性”状态不是一种实然状况,其实现需要一系列主客观条件,即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交往的普遍发展、共产主义革命的实现以及思想文化条件。第三部分彰显和阐扬了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所具有的崇高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从理论上讲,建立在对“现实的个人”现实关切与终极眷注相统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思想,既实现了对西方传统个性思想的批判性超越,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哲学、个性哲学;而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谐社会的本质,以及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追求人的“自由个性”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并为当下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优生学,作为20世纪初期从西方传入学科之一,在中国发展了近百年之后,突然被发现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其无法否认的正面存在和民众的基本认同:另一方面,是很多中外学者对中国
我们认为,以前的评价研究最终都可以归入近代以来的认识论视阈之下,属主客二分之二元模式;其界说基于长期以来纷争不休的价值问题,从而失却了自身的本体论根基建设,如此等等。概括
以人的活动主体问题为论题,是人的活动研究的重要内容。从主体视角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解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哲学本质显现的独特视
傅山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颇具才华的哲学家、思想家,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而又重大的影响。对先秦百家诸子学说的研究作为傅山学术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整个
现当代西方的意向性研究呈现出两大走向。以分析哲学和认知科学等为基础的英美心灵哲学沿着不同于传统和现象学意向性理论的路径,不仅创新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言说方式,而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