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蚁是一类社会性昆虫,属于等翅目,它们分布广泛,除了南极洲以外,所有的陆地均有白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数量最为丰富。白蚁是自然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天然降解者,这种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与其肠道共生细菌、古菌和原生动物等有着密切关系。白蚁及其肠道微生物是研究共生机制的良好模型。象白蚁是高等木食性白蚁的代表,其肠道内含有大量的共生细菌和古菌,且肠道不同区段内共生菌的种类和数量有着明显差异。本研究对从海南象白蚁(Nasutitermes hainanensis)肠道内分离出的两株细菌,菌株P5-1和菌株NP1进行了多相分类学鉴定,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两株细菌在白蚁肠道内的作用与功能奠定了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菌株P5-1的多相分类学鉴定采用多相分类学的方法对从海南象白蚁肠道分离出的菌株P5-1的表型、细胞组分以及系统发育关系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菌株P5-1的菌落为圆形、透明、光滑,菌体呈杆状,大小约为0.5-0.7×2.2-3.5μm,为革兰氏阳性菌,好氧,芽孢端生,没有运动性。菌株P5-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已经鉴定的坟墓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epulcri) LMG19508T的相似性最高,为97.5%。菌株P5-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5,在盐度大于2%时表现为不生长。能够利用麦芽糖、甘露醇、葡萄糖等糖类物质,能产硫化氢,但不能水解淀粉和酪素,具有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脲酶、精氨酸双水解酶等酶的活性。菌体脂肪酸主要为anteiso-C15:o和iso-C15:0,呼吸醌主要类型为MK-7,极性脂主要为磷脂酰甘油、双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和未鉴定的磷脂、胺脂和糖脂,细胞壁的二氨基酸为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基因组DNA G+C含量为48.912mol%。该菌主要的理化特性和表型符合类芽孢杆菌属细菌的特征,但与其最近缘的坟墓类芽孢杆菌有明显差异。基于以上结果,将菌株P5-1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的新种,并命名为Paenibacillus nasutitermitis sp. nov.,模式株为P5-1T(=NBRC111536T=CGMCC1.15178T)。2.对菌株NP1的多相分类学鉴定采用多相分类学的方法对从海南象白蚁肠道内分离出的菌株NP1的表型、细胞组分以及系统发育关系等相关特征进行了分析。菌株NP1的菌落为圆形、湿润、光滑,菌体大小约为0.3-0.4×1.7-3.0μm,菌体呈杆状,为革兰氏阴性菌,好氧,芽孢近端生,没有运动性。菌株NP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已经鉴定的解凝乳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curdlanolyticus) JCM12163T的相似性为97%。菌株NP1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0,在盐度大于2%的情况下表现为不生长。能够利用葡萄糖、核糖、乳糖、甘露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等糖类物质,能产生硫化氢,但不能水解淀粉和酪素,具有脲酶、精氨酸双水解酶、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等酶的活性。菌体脂肪酸主要包括anteiso-C15:0和iso-C16:0,呼吸醌的主要类型为MK-7,极性脂主要由磷脂酰甘油、双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以及尚未鉴定的胺脂和磷脂组成,细胞壁的二氨基酸为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基因组DNA G+C含量为55.62mol%。该菌主要的理化特性和表型符合类芽孢杆菌属细菌的特征,但与其最近缘的解凝乳类芽孢杆菌有明显差异。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将菌株NP1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的新种,并命名为Paenibacillus termiticellulosilyticus sp. nov.,模式种为NP1T(=CCTCCM201607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