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压迫到解放——《紫色》中茜丽性格变化分析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6009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斯·沃克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最有影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在她的文学生涯中,她笔耕不辍,殚精竭虑,出版了包括小说、故事集、诗集等在内的多部影响深远的著作,她的《紫色》(The Color Purple)荣获了代表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成为美国文学中的经典。   作为非裔的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一直关注黑人女性的成长和进步,小说《紫色》也是反映这一主题的。小说采用书信体方式,生动描述了黑人妇女茜丽从小受到继父强暴,嫁人后又饱受丈夫蹂躏的悲惨生活,以及在朋友和姐妹的感召和帮助下,开始与命运进行抗争,从被压迫的境地走向身心的自由和解放,成为一个有着独立意识的自强自立的新女性。小说揭示了20 世纪30~40年代美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阶级压迫、男尊女卑的夫权和性别压制、家庭暴力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也折射出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下美国黑人妇女漫长的自救道路。   本文从心理的、及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入手,对茜丽的思想意识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文章共分成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作者艾丽斯·沃克在美国当代文坛的地位、其主要作品以及《紫色》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并简单说明本文的研究重点和意义。   第二部分依据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这部小说从心理分析角度进行解读,从茜丽的人格结构出发,对其心理以及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其思想意识发展的原因。   第三部分从故事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探讨主人公茜丽思想意识发展的客观因素。其中包括20 世纪30~40年代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阶级压迫、夫权制等以及美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对茜丽的影响。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小说中作者艾丽斯·沃克使用的隐喻,例如小说的题目“紫色”,“裤子”,“百衲被”等,进而探讨了作者的写作意义以及茜丽注定走向身心解放的命运。   第五部分是结论。
其他文献
非裔美国作家欧内斯特·J.盖恩斯被盛誉为“最具天赋的故事讲述者之一。”他的经历和创作使他成为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文学的典型代表。他的作品展现百年来非裔美国人的历史
学位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文章着重阐述防误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以及大集控概念下五防系统的规划.并且在五防防误系统定义和原理的基础上,联系了变电站的实例简要概述了微机五防的配置.
国外的图表软件(模块)比较多,大家比较熟悉的主要有:Graph deltaGraph,MSGraph,Crystal Report,Origin First Impression等,而国内似乎没有任何市场化的产品.
托尼·莫里森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使莫里森尤其关注她的黑人同胞,特别是黑人女性所受的苦难。莫里森立志要用文学作品使
关于“差一点+否定词+VP”的研究已颇为丰富,但也存在一些争议。现代汉语中副词“差一点”以及它所构成的结构“差一点VP”和“差一点没VP”结构,众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详细的研
学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们因真情而相互理解沟通“社会因真情而变得温暖和谐。吴立源心系群众疾苦,对群众真诚相待,千方百计地维护群众的利益;陈国华变群众上访为自己下访,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