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并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关键要素,由此引发了全球范围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宣告人力资本时代的来临。谁能更快地吸收和拥有最新的知识,谁就会获得竞争的主动权;谁最大化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谁就会赢得未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给留下的启示是:未来的竞争优势将更多依靠人的创造力。这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新的、共同的挑战。一个组织、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占有雄厚的人力资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有决定性意义。 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从生产力角度上看,实际上就是人才作用持续增长的历史,是人才不断创新的历史。二战后,西欧各国在短短的几年中就从战争的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连战败的德国也不例外,关键因素在于"具有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新技术能力的工作"。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告诉,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并强调:在考察促进经济增长的各要素时,除了数量问题,还要重视要素的质量;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力资本具有较高的收益率,所以人力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因素不在于物质资本的积累,而在于人的生产技能的提高,在于对教育的投资、人口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可以说,人力资本对于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差距的缩小、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合理的区域分工格局的形成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近几年来,内蒙古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001-2004年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4.4%,2004年人均GDP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为力争实现"三个翻番、三个快速"。三个翻番为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力争达到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三个快速为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1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当前,内蒙古经济的高增长主要是由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推动的,2001-2004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3%。要想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实行资源开发重心的重大转变,即要从物力资本为中心走向以人力资本为中心。新时期,内蒙古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迫切需要大批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技术人才。 内蒙古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人才总量不足且增长缓慢,不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处于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外向型人才和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比较匮乏;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高学历人才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部门,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和包头两个城市,农村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人才环境不够优良,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难度较大,人才的不合理流动和流失日益严重,2000-2002年,净流出人才近3000人。如不引起重视并切实采取对策予以解决,必将制约内蒙古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本论文充分吸收包括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等方法,通过上门座谈和数据统计整理等方式,针对内蒙古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习借鉴国外人才开发好的作法基础上,结合人才发展的自身特点,提出内蒙古人才开发要注重需求定位、经济带动、争取支持、打破壁垒、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柔性开发、系统运作的总体思路和加快内蒙古人才开发的对策。一是树立人才资源开发的新意识。包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意识、人力资本优先积累意识、人才价值意识、人才资源保护意识。二是研究制定人才资源开发政策。包括:人力资本与人才投资提升政策、人才资源宏观调控政策、人才倾斜政策、适用性人才资源开发政策、人才资源管理者培训政策。三是实施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包括:构建开放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人才流动壁垒,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进一步完善人才结构市场调整机制、强化企业吸纳和开发人才的主体地位。四是创造有利于人才作用发挥的良好环境。包括:营造人才工作的人文环境、改善人才工作的行政环境、构建完善的法制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五是以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强化人才培养。包括:注重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建立并完善继续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