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一体化的发展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国际对外直接投资正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国家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成为开放宏观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面临着对外投资和向外发展的问题,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问题。
本文首先在第二大部分中,通过一些翔实而具体的数例的对比,分析了当前大力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外背景:从国际背景看,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三大“火车头”经济发展放缓的时候亚洲经济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国际直接投资已经代替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从国内背景看,由于出口贸易的迅速扩张,拥有比较优势的一批大宗商品占领了相当的世界市场,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国。但随着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出于各种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出现,我国产品出口扩张遇到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走出去,企业就可以利用其内部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从而带动出口,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同时我国加入WTO也可以为本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国际制度保障,为本国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投资和贸易环境,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被赋予的机遇,加大“走出去”的力度。
接下来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充分利用外资和国外自然资源、扩大出口、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论述了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经济全球化所要求的开放型经济系统与外界的交换具有双向性,即既有输入,也有输出。任何信息、物资和能量的单向运动都不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生产要素;就国际投资而言,我国与外界交流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引进外资;二是对外投资。历史事实证明,要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必须尽可能地利用两种资源,而发展对外投资正是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形式;自然资源在世界各国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其生产和消费所需的一切自然资源,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也远未达到丰富的程度。而面向世界,利用国外自然资源是缓解我国资源供需矛盾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的外汇收入的增加和偿还能力的提高可以从根本上增强我国利用外资的承受能力,使利用外资的规模能有突破性的进展;最后,对外投资也是技术输出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虽然我国二十年前就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对对外直接投资的迫切性认识不足,只能被动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无法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因而总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从近年来的对外经济纠纷看,我国在谈判中一直处于相对弱小的地位,这也充分表明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足,从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较小。在一个整体处于卖方市场的国际资本市场中,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是无法用商品贸易来取代的。从以上本文可得出结论,为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上实力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外投资决不是可以缓一缓的事情,不仅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
接下来本文第三部分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进程及现状进行了回顾,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我国引进外资方面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发展速度快、投资范围广、行业分布广、投资强度低等。并从宏观管理、对外投资竞争力、对外投资区位、跨国企业管理体制、投资方式、投资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回顾: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于1979年起步,自1980年来,我国对外投资总量虽不大,但发展速度很快。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要求荣毅仁、王光英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经营能力开展对外经营活动,成立了在境外投资颇具名声的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和光大实业总公司。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很小。近来,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涌动下,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和长足的进步。但同时我们又可以发现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投资的差距已越来越大。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对外投资尚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在国际化中参与程度比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太依赖外国资本。
纵观我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它的特点呈现为:发展速度较快,地位将不断上升;分布的国家、地区较多,投资行业分布广;投资强度偏低,投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企业分布仍然相对集中;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及经营领域仍较单一,海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此外,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技术水平和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还部不强,而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之间缺乏组织上的协调,各自为战,引发的内部过度竞争也越来越严重。
比较而言,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经过近20年的探索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而在“走出去”方面则起步较晚,还存在不少问题。第一个问题体现在宏观管理乏力,政策法规不全等方面:我国至今还未制订好实施海外投资战略的中长期规划,实施步骤和产业目录,有关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没有形成有利的导向机制。为更有效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解决以上问题,政府必须“将原则落实为服务项目”,完善我们的法律,发挥行业协会,同业工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不断增强我国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实力。第二个问题体现为对外投资层次低,规模小,工贸脱节,力量分散,难以形成综合优势。在此种情势下顺应而生的是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一体化及国际生产体系发展的专业化,走的是集中资源以加强核心竞争能力的道路。此外,我国对外投资问题还显现在诸如:我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分布不尽合理,海外企业内部经营体制存在严重缺陷,对境外人员的管理缺乏激励机制,各方面的人才缺乏,投资及增长方式单一,境外筹资能力较低,投资效益欠佳,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投资结构和效果没有明显改善,个别投资存在过热现象,质量和效益不高,结构和增长方式变化不大等方面。这些问题势必引起谋求国家发展的新一届政府和企业的注意,并将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解决问题,或试图寻求解决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第四部分着重从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对外投资的微观主体、我国国内的产业及出口商品结构、我国的生产要素结构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
最后,本文从对外投资的进入战略、投资方式、区位和产业选择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加强宏观支持和管理、大力培育我国大中型跨国企业、加强跨国企业内部的管理、提高跨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大力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策略。
文章认为,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长期积累了相对优势,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特别是新兴的民营企业有实力“走出去”,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要注意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引进外资,一方面大力发展对外投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