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复杂的重性精神疾病,症状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其生存质量。目前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自由基增多导致的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异常参与疾病发生。已有充足的临床证据表明多巴胺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巴胺自身是一种强氧化剂,能通过自身氧化及催化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氧化作用生成大量自由基,破坏细胞膜结构,使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多,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从而影响神经元可塑性、神经细胞信号转导和机体神经递质的代谢,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神经发育缺陷,从而出现临床精神症状。近年来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没有得出一致结论。目的本研究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patients,FEP)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外周血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机体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活性变化并与正常人对比,同时比较单一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奥氮平(分组用药)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氧化应激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相关性及抗精神病药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ICD-10首发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未曾服药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7例,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16-45)岁,平均(26.43±7.49)岁。对照组来自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周边社区的健康居民及来院体检者,共43名,男24名,女19名,年龄16-45岁,平均(27.65±5.73)岁。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χ2=0.000,P=1.000)、年龄构成(T=-0.866,P=0.3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在两组入组时和病例组治疗6-8周末用分光光度法测定T-SOD、GSH-Px、CAT及T-AOC活性水平,用PANSS(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量表评定患者组精神病性症状,用SPSS 22.0软件统计处理。对照组、病例组年龄、文化教育年限与各项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各项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各生化指标与PANSS量表总分及P、N、G评分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照组、病例组基线期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后的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对照组中GSH-Px和CAT呈正相关(r=0.323,P=0.035),T-AOC和CAT和也呈正相关(r=0.351,P=0.021);而病例组中T-SOD和T-AOC呈负相关(r=-0.443,P=0.002),GSH-Px和T-AOC也呈负相关(r=-0.296,P=0.046)2.病例组较对照组T-SOD(P=0.019)、GSH-Px(P=0.000)降低,CAT(P=0.018)升高3.病例组各指标均与PANSS量表总分及P、N、G评分无明显相关(P>0.05)4.利培酮治疗组T-SOD活性治疗后升高(P=0.020);奥氮平治疗组T-AOC治疗后升高(P=0.034)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氧化应激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学说。认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体内存在抗氧化酶活性改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增多,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增强,结构及通透性发生改变,影响细胞间神经递质的传递及信号转导通路,这些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和奥氮平均可改善病例组临床症状,且氧化应激参数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进一步验证自由基损伤所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病,而抗精神病药有可能通过改善机体氧化应激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为临床上预防性使用抗氧化剂或者辅助应用抗氧化剂治疗精神障碍提供理论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