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保贷款是最近几十年才产生的一种小额信贷形式,其目标在于利用成员之间的连带责任,解决信贷市场失灵问题。1994年,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成功的联保贷款模式被引入中国农村,并在2000年以后开始大力推广。从理论上说,这是一种能使农户和信用社实现双赢的金融产品,但在现实中却运行不佳,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萎缩,不仅违约率居高不下,信用社也丧失了推广的热情。从农户的视角出发,研究哪些因素导致了联保贷款在中国的低效运行,成为了本文的主要目标。 为了简化研究,本文排除了农户联保贷款中的“合谋”现象,单纯对个体违约进行研究。在回顾以往关于联保贷款研究的文献基础上,借鉴Ghatak和Guinnane(1999)的借款者效用函数,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一般认为,联保农户的还款行为由投资净收益、未来贷款收益和社会惩罚决定。但是,对于集生产和消费为一体的农户来说,家庭其它收支和投资收益是不可分离的。此外,联保农户之间巨大的监督成本一直被以往研究所忽略,本文将这两点纳入了模型之中,并由此提出四个假说:家庭净收益、未来贷款收益、联保农户之间的监督成本,以及社会惩罚共同决定了农户的还款行为。 在提出理论模型之后,本文的重点是将理论模型转化成实证模型。由于未来贷款收益、监督成本和社会惩罚属于不可观测分量,家庭净收益也无法获得精准数据。因此,为了更好地刻画这四个指标,本文在分量下面选取相关的变量进行主成份分析,得到了分别代表家庭净收益负向冲击、家庭净收益正向冲击、未来贷款收益低评价、高监督成本,低监督成本和弱社会惩罚六个指数,并将这六个指数作为自变量,与违约发生与否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t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显示,家庭净收益正向冲击、低监督成本对违约产生了抑制作用,未来贷款收益低评价和高监督成本对违约产生了促进作用,家庭净收益负向冲击和弱社会惩罚对联保农户还款行为没有直接影响。 为了补充计量结论,本文利用调研中的访谈案例,进一步分析了其它家庭收支和监督成本如何影响了联保农户的还款行为。 通过统计、实证和访谈资料补充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多样化的收入渠道能增加联保农户家庭的净收益,提高联保贷款还款率。但贷款期间有意外支出,或同时拥有其他贷款并不一定降低还款率; 2.在不存在合谋风险的情况下,联保小组内的地缘关系和利益关联关系能降低监督成本和协调成本,提高还款率; 3.信用社为履约农户提供的未来贷款机会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但是现实中大多数农户没有继续参加联保贷款的预期,从而导致激励下降,违约率上升; 4.作为联保贷款重要约束机制之一的社会惩罚,不一定能发挥作用。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的建议包括:加强联保小组内成员的利益相关性,克服目前联保小组组织松散的弱点;对履约农户给予激励、让农民形成继续参加联保贷款的预期;以及有选择地在人口流动性小,村庄较为封闭,农民间有长期合作可能性的地区开展联保贷款业务。 本文的不足之处是研究视角较窄,未对整个联保小组的还款行为进行分析;此外,避开了联保贷款中较为普遍的“合谋”现象,因此对联保农户之间,以及联保农户与信用社之间的博弈分析不够深入和全面。未来的研究可以在这两方面继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