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3.0T心脏磁共振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进行成像,获取心功能参数、心肌灌注参数,研究CSF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情况,对CSF患者进行病情及预后评估,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收集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脉TIMI血流3级且心外膜下冠脉狭窄≤30%,同时动态心电图未见ST-T改变的25例患者作为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组)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脉TIMI血流<3级且心外膜下冠脉狭窄≤40%的患者作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将CSF组分为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对CSF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前作为D组(治疗前),随访结束作为E组(治疗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血液检验指标。所有患者入院14天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获得心功能参数(LVEF、LVEDV、LVESV)及灌注相关参数: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达峰时间(tpeak)、相对峰值信号强度(RSIpeak)、灌注曲线下面积比(AUC%)。根据灌注曲线特点将各节段分为灌注正常、灌注减低和灌注缺损节段。了解CSF组与NCF组、CSF组治疗前后心肌灌注参数是否有差异;了解不同冠脉病变数量CSF患者的心肌节段灌注类型,比较冠脉慢血流血管数量与心肌节段灌注类型是否有相关性。[结果]1.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第1-16节段Slopemax较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第1-16节段tpeak较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第1-16节段RSIpeak较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第1-16节段AUC%较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的Slopemax相比,第1-16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B组第1、3-5、7-12、14-16节段的Slopemax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浓度增加速度减慢,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第1-16节段的Slopemax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浓度增加速度减慢;C组第2、6、7、11-13、15、16节段的Slopemax较B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浓度增加速度减慢,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的tpeak相比,第1-6、8-16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节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第1-6、8-16节段的tpeak较A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流入时间延长,第7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第3、4、9、10、12-15节段的tpeak较B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流入时间延长,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3、4、12、16节段的tpeak较A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流入时间延长,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的RSIpeak相比,第2-6、9-16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第2-6、9-12、15、16节段的RSIpeak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峰值浓度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第9节段的RSIpeak较B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峰值浓度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3、6、11、12、15节段的RSIpeak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峰值浓度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单支冠脉慢血流组(A组)、双支冠脉慢血流组(B组)、三支冠脉慢血流组(C组)的AUC%相比,第1、3-13、15、16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第1、3-7、9-12、15、16节段的AUC%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累积量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第1、3、4、7、8、10、12、13、15、16节段的AUC%较B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累积量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4、5、16节段的AUC%较A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支血管慢血流组与单支血管慢血流组相比该节段局部对比造影剂相对累积量减少,其余节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CSF组治疗前(D组)与治疗后(E组)吸烟、胸闷、心悸、气促、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总胆固醇、TG、同型半胱氨酸(HCY)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例CSF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患者的Slopemax相比,第1、3、4、10、15节段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7、8、11、12节段tpeak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1-9、12-16节段RSIpeak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16节段的AUC%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与非冠状动脉慢血流组(NCF组)相比患者的年龄、BMI、颈动脉硬化、HGB平均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甘油三脂、LVDD、E、A、E/A 比值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壁运动异常、IVST、LVPWT、RVDD、FS、LVEF、LVEDV、LVESV 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观察到在CSF患者中,单支血管受累出现CSF的占比为22.8%,双支冠脉血管受累出现CSF的占比为45.6%,三支血管受累出现CSF的占比为31.6%;本研究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以LAD最常见,其次为RCA及LCX;2、CSF组患者与NCF组患者相比存在冠脉微循环障碍,冠脉微循环障碍程度与冠脉慢血流支数相关,冠脉慢血流累及血管越多,灌注异常节段越多;冠脉慢血流灌注异常主要累及左室基底部侧壁及下壁、中间部前壁侧壁及下壁、心尖部前侧壁;灌注异常节段与冠脉慢血流病变相对应;3、CSF患者中部分心肌微循环障碍可以通过强化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控制和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治疗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