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和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医师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认识。方法:42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术前检查显示单节段或双节段椎间盘退变,均适合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术,依据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分别采取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和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ACDR)治疗,ACDF组26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16例,术后随访12月以上。对比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组)和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C-TDR组)后的JOA评分改善情况、颈椎的生物运动力学方面的改变。采用JOA评分判定手术后的临床疗效,通过标准颈椎正侧位、屈伸位、双侧屈位X线片测量颈椎置换节段及邻近上下节段的椎间的屈伸、侧屈的活动范围(ROM),融合节段的上下邻近节段的活动度,置换或融合节段的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和颈椎生理曲度。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均无并发症,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各时间段的JO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2、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置换节段术后的运动范围(ROM):术后1年ROM,屈伸5.10±0.48°,侧屈6.32±0.46°,和术前比较其ROM减小,但保留了有效的颈椎运动范围(ROM),且术后置换节段无失稳现象。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术后置换节段的上下临近节段的ROM较术前无明显增大趋势。4、ACDF组术后融合阶段的上下临近节段的ROM较术前明显增大。5、两组患者的手术节段的椎间高度术后较术前均明显增加,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组增加(1.60±0.48)m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增加(1.83±0.36)mm。6、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颈椎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术获得了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同样良好的临床效果;2、颈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获得良好脊髓功能改善的同时维持了置换节段的运动功能及颈椎的稳定性;3、颈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临近的上下节段的运动度无明显增加,变窄的椎间隙的高度得到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没有明显改变,维持了其正常的生物力学。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且由于维持了正常的生物运动力学,可避免或防止邻近节段的退变,预期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