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最显著的特征是受损伤组织修复之后疼痛仍然持续存在,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临床上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早于1998年,Zeng等报道过阿米洛利有抗伤害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项研究证实脊髓背角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欲采用大鼠L5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应用鞘内置管给药的方法,探讨鞘内阿米洛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与Fos蛋白、p38MAPK在脊髓背角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内表达的关系。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50-300g,鞘内留置PE-10导管,一周后制作大鼠L5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NL)。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saline20μl),阿米洛利组(amiloride12.5、25、50、100μg)。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15、30、45、60、75、90、105、120min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能。随后将对照组与阿米洛利100μg组的大鼠分别进行脊髓Fos蛋白和磷酸化p38 MAPK的免疫组织化学来观察其在脊髓背角浅层的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鞘内注射阿米洛利12.5μg、25μg后没有产生明显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P>0.05)。而鞘内注射50μg及100μg阿米洛利后15min即产生明显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P<0.01),前一剂量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可持续75min,而后一剂量在注药后60min达到最大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并能持续到给药后120min。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鞘内给予阿米洛利100μg可以明显抑制手术同侧脊髓背角浅层Fos蛋白和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P<0.01),而手术对侧脊髓背角浅层的蛋白表达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鞘内注射阿米洛利12.5-100μg后,大鼠并无异常行为。
[结论]大鼠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可以产生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阿米洛利抑制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Fos蛋白、p38 MAPK的激活,其机制可能涉及脊髓背角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