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针对第五代、第六代的商业化转型创作展开论述,以转型的时代语境、不同的商业意识表述策略以及由此引起的审美风格流变、转型过程中电影本文的文化传播策略和市场化运作策略等三个部分加以说明。 第一部分综观第五代、第六代的商业化转型创作的时代语境。具体表现为:主流体制系统的动荡与调整、市场强势发力、社会文化因素的全面渗透等。该部分认为:国家政策层面上的电影制片管理革新、引进进口大片以及审查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预示着一种理性务实的电影观的回归。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电影艺术的创作环境变得更加宽松。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电视、录像、网络等新兴电子媒介的冲击波下,电影所占的市场份额急剧萎缩。民营、外资的适时加入挽救了国产电影的溃败颓势,彻底改变了国营电影企业独霸天下的陈旧格局,为改革中的电影产业输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进程。同时,当代电影所处的全球化、后现代与后殖民相交织的多元文化语境,以及中国面临的大众化转型的社会趋势,也加速了电影人的商业化转型创作。 第二部分分析第五代、第六代的商业化转型创作所采取的不同的商业意识表述策略,以及由此引起的审美风格流变。具体从第五代与第六代的诞生语境,第五代采取裂变、第六代采取妥协与整合的创作策略,以及第五代和第六代共同表现出来的不够彻底的商业创作态度等方面展开论述。该部分认为:文革后思想解放的文化氛围造就了开拓创新的第五代,而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社会巨变和世界范围内电影创作的多元化、个人化趋势孵化了独具个性的第六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使他们在市场化语境的多元夹缝中不断地调整策略,以寻找适宜自身发展的生长点。但由于体制及政治方面的原因,更有文化心理积淀的作用,第五代和第六代的商业化转型并不够彻底,相反却更象是一场带着镣铐的舞蹈。第五代的转型之作始终延续着对现实的反思或审视态度,带有精英知识分子式的表现特征;第六代对形式和技巧的迷恋并未完全放弃,这些都成为他们在向商业化过渡的进程中所遭遇的天然迷障。 创作策略的改变引起了作品审美风格的流变,第五代电影的美学风格表现为表意与叙事的整合:即从启蒙复兴的艺术风格到个人化多元化的嬗变。第五代开始营构叙事美学,传统型的叙事方式逐渐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借鉴。在都市电影创作中,以个人化的视角表述普通小人物的命运和体验。第五代打造的视觉大片则强调凸现感官美学,由形体构图、武打动作、画面色彩和音响交织而成影片的视觉景观;第六代电影的美学风格表现为反叛与理性回归:他们从早期以自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