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了回应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国政府启动了社区建设工程,并努力探索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以实现政府行政和社区自治的有效结合。与此同时,体现民主精神、主张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商合作应对公共事务的西方治理理论被引入我国。这不仅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社区开辟了新的视角,也为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治理理论为分析框架,在考察北京市丰台区太东里社区的基础上,指出:一方面,太东里社区初步形成了多元治理格局,以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辖区单位、社区居民为代表的多元主体在社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中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太东里的社区治理主体还存在多方面不足,这些不足直接影响到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和基层民主的发展。一是政府角色“越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突出,社区工作者行政事务繁重而无暇更好地组织社区居民自治;二是社区党组织过度干预社区居委会工作,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委会自治功能的发挥;三是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基础还比较薄弱,实体法人地位缺失、经费不足、人员不够等已经成为居委会开展工作的制约因素;四是社会组织发展迟缓,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弥补“政府失效”和“市场失灵”的作用;五是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社区发展的内生性动力还有待开发;六是辖区单位的社区参与依然被动,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机制还有待建立和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试着探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部署和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论述,结合治理理论的基本价值取向,从转换和优化社区多元治理主体角色的角度,提出社区未来发展的思路。首先,社区治理离不开政府。政府应转变观念和职能,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科学定位政府在社区的角色,创新行政事务社区准人机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第二,社区治理以公民社会为基础和保障。加强对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的赋权,培育和增强社区自身的驱动力量,改善法律环境,建立健全社区多元合作治理长效机制,才能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政府善政和社区自治相结合,既能强化社区功能,又顺应民主潮流,必将推动我国新型现代化社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迈向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