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汉语是近代汉语官话发展成型的重要阶段。目前元代汉语语音研究已较为深入,但仍有许多问题需继续探讨。本文从汉语共同语演变的历史脉络出发,在书面文献音系“存雅求正”观念的指导下,对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五章:第一章“元代汉语音系研究的理论思考及材料分析”,讨论本文研究的理论方法、“存雅求正”的基本观念、各类书面文献材料的相关问题等;第二章“元代汉语音系的声母系统”,在系统分析《中原音韵》声母的基础上,讨论元代汉语声母系统的相关问题;第三章“元代汉语音系的韵母系统”,系统分析《中原音韵》的韵母并讨论元代汉语韵母系统的相关问题;第四章“元代汉语音系的声调系统”,总结《中原音韵》声调的演变及规律,讨论元代汉语声调系统的相关问题;第五章“音节表”,列出文中涉及到的重要韵书、韵图的音节表,主要是《中原音韵》、《中州乐府音韵类编》、《蒙古字韵》、《古今韵会举要》、《切韵指南》、《五音集韵》、《四声等子》。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一)《中原音韵》中知庄章组根据所拼韵母的洪细有分组的情况,知二庄拼洪音,知三章拼细音,不过二者互补,仍是一个音位。精庄相混是庄组字发展较为超前的表现,是词汇扩散导致的结果。(二)《中原音韵》萧豪与歌戈韵重出字反映的是入声舒化过程中语音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受其他方言的影响而产生的叠置。桓欢韵不是元代汉语真实语音面貌的反映,是周德清审音的结果,今方言中桓欢韵的遗迹并不能说明《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就是某地点方言。江阳韵知二庄组字已经变合口,它的演变轨迹可以从其他相关文献中探寻。(三)《中原音韵》还有入声,但浊入声字已经舒化,全浊入声变阳平,次浊入声变去声,只有清入声字还是真正的入声,它们的性质可以通过现代方言及实验语音学的手段作假设性的验证。(四)元代汉语不存在真正的浊声母,相关文献音系中浊声母的保留都是因袭的表现,是为了照顾传统音类的格局而做的妥协。元代汉语泥、娘母已经混同,相关文献音系中泥、娘母的分立不是真实的反映,二者当合并。元代汉语匣、合母的分立仅仅是洪、细的分别,并不具有音位上的声母区别的意义。元代汉语影、幺母的设立在各个文献中表现不一,矛盾甚多,也不宜分立。元代汉语疑、鱼、喻母混同为零声母,韵书分立不过是照顾传统的一种手段。(五)《蒙古字韵》、《古今韵会举要》等韵书中的字母韵不是真正的韵母,它是人为设置的,它将汉语音类分隔开的目的是更多地列举八思巴字头。要从汉语语音演变的实际情况来看待字母韵,不能单纯依据八思巴字头。通过分析介音系统、音位对比等手段合并后的字母韵的韵母系统与《中原音韵》韵母系统相差不大。元代汉语文献中的重纽现象不是真正的重纽对立,它们不过是旧有格局的残留,并不代表实际语音面貌。元代汉语唇音声母后的开合与洪细当结合《中原音韵》及官话语音演变的规律进行审订。入声韵在元代汉语各书面文献中似乎都有保留,表面看来入声尾已经混并,似乎还保留喉塞尾,但又都透露出入声舒化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