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振光散射技术(resonancelightscattering,RLS)是一项借助普通荧光分光光度计灵敏检测聚集体光散射信号的分析技术。自1993年Pasternack等人首次提出将RLS技术用于生物大分子组装化学以来,该技术因其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无需使用复杂仪器等优点而倍受关注。作为一种新的分子光谱技术,RLS技术已被广泛地用于生物大分子和药物等的分析研究领域,成为分析化学领域强有力的分析技术。这些研究发现,与生物大分子测定常采用的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相比,RLS技术除了能获得更高灵敏度的优点外,还具有更广泛探针范围的优势,与药物分析常见的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RLS技术表现出更简便、更灵敏的特征。
基于RLS技术,本文分别以与蛋白质作用的吨鎓类染料吡咯红Y和阴离子单偶氮染料波尔多红、及与药物作用的曙红B为例,成功地将RLS技术应用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药物定量测定中,从而进一步证明了RLS技术在拓展光谱探针方面的优势。全文有六个章节组成。
第一章:简述了RLS技术、RLS新技术及其分析应用,综述了2000年以来RLS技术在蛋白质和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作了总结和展望,引用文献135篇。
第二章:在硫酸存在下,吡咯红Y-SDS体系的RLS信号被蛋白质强烈增强,其最大散射峰位于364nm。增强的RLS强度与蛋白质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由此建立了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5~3.6μg/mL和0.06~4.8μg/mL,检测线分别为21.0ng/mL和12.0ng/mL。该方法成功地用于合成样、人血清和尿样中蛋白总含量的测定。
第三章:在pH3.92的酸性条件下,波尔多红与蛋白质作用导致体系的RLS增强,在波长363nm处光散射强度最大,且RLS增强程度与蛋白质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用于血清、尿样和唾液中蛋白质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第四章:在pH3.50Walpole缓冲溶液,盐酸氯丙嗪与卤代荧光素染料曙红B共存时,体系产生显著增强的RLS信号,其最大散射峰位于364nm处。该方法测定盐酸氯丙嗪的线性范围为0.05~3.0μg/mL,检测限为19.8ng/mL,并成功地应用于盐酸氯丙嗪片剂、针剂和人血清及尿样中盐酸氯丙嗪的测定。
第五章:在pH3.50,微量的盐酸异丙嗪对曙红B溶液有RLS增强作用。在最大散射波长363nm处测定,体系的RLS增强强度与盐酸异丙嗪的浓度在0.075~4.5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盐酸异丙嗪的新方法。
第六章:在pH3.27,溴丙胺太林与曙红B作用产生增强RLS信号,最大散射峰位于364nm处。该方法测定溴丙胺太林的线性范围为0.06~1.8μg/mL,其检测限为32.1ng/mL。该法成功地应用于溴丙胺太林纯品、片剂和人血清及尿样中溴丙胺太林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