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评估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回顾性分析FIGO分期IB2-IIA2期宫颈癌患者NACT化疗反应性及毒副反应,比较NACT后行根治术(Radical Surgery,RS)与直接行根治术(Primary Radical Surgery,PRS)两组之间临床病理、术后累计放疗及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情况。2.研究对象: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2-3个疗程TP(紫杉醇+卡铂)3周方案NACT或PRS的IB2-IIA2期原发性宫颈癌患者。3.治疗方式:根据是否行NACT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NACT组及PRS组。NACT方案为2-3个疗程的TP静脉滴注21天/疗程,NACT前后评估肿瘤大小,每间隔3周行下一周期化疗,NACT后3周内实施手术,不能手术的患者NACT+放疗;PRS组于确诊后立即进行手术,手术方式为C2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存在病理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予以化疗和/或放疗。4.NACT安全性评估:根据WHO毒性反应分级标准,NACT毒副作用分为0级、I级、II级、III级、IV级,其中严重毒性反应为III-IV级。5.NACT有效性评估:(1)化疗反应性: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版本)将化疗反应性分为完全缓解(CR)、局部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NACT反应组包括CR和PR患者,无反应组包括SD和PD患者,反应率为(CR+PR)/所有NACT患者。(2)病理危险因素:包括切缘阳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深层间质浸润(间质浸润深度>1/3)、脉管浸润及肿瘤大小。卡方检验比较化疗反应组与无反应组以及NACT+RS组与PRS组手术病理危险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因素对化疗反应性的影响。(3)术后累计放疗:Kaplan-Meier危险函数描述NACT+RS组和PRS组从诊断到首次放疗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的累计放疗情况,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4)生存时间:PFS定义为从肿瘤切除后到首次出现病情进展或最后一次随访到的日期;OS定义为从诊断为宫颈癌到死亡的时间或最后一次随访到的时间。Kaplan-Meier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研究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基本特征:FIGO分期IB2-IIA2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共466例,NACT+RS组225例,PRS组241例,NACT+RS组较PRS组患者分期更晚(P<0.001),肿瘤直径更大(P<0.001),两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NACT毒性反应:新辅助化疗常见副反应主要表现在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及脱发等方面。严重毒性反应(III-IV级)主要表现在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22%(23/225);1例患者因化疗药物过敏终止NACT,无患者因NACT死亡。3.NACT反应率及影响因素:NACT反应者143例(57.4%),其中CR 39例(15.7%),含病理完全缓解34例(13.7%)。肿瘤大小>5cm化疗反应率更低(44.5%vs.70.9%,P=0.032),化疗2周期较化疗3后期化疗反应率更低(70.9%vs.44.5%,P=0.032),深层间质浸润者化疗反应率更低(42.1%vs.65.8%,P=0.007),脉管浸润阳性者化疗反应率更低(42.3%vs.64.2%,P=0.005),宫旁浸润阳性者化疗反应率更低(38.5%vs.61.8%,P=0.023),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化疗反应性更低(40.3%vs.68.0%,P<0.001),年龄、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与NACT反应率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5cm为化疗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07,95%CI:0.092-0.466,P<0.001)。4.NACT+RS组与PRS组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比较:NACT+RS组肿瘤病理大小明显小于PRS组(P<0.001);NACT+RS组较PRS组深层间质浸润率明显降低(P<0.001);脉管癌栓、切缘阳性、宫旁阳性及淋巴结转移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术后累计放疗率:NACT+RS组术后放疗95例(48.72%),PRS组术后放疗126例(59.43%),NACT+RS组累计放疗率低于PRS组(P<0.001)。分层分析显示NACT+RS反应组累计放疗率明显低于NACT+RS无反应组(P=0.003);NACT+RS无反应组累计放疗率与PRS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生存分析:NACT+RS组5年PFS为62.70%,PRS组5年PFS为67.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曲线显示,NACT+RS反应者、NACT+RS无反应者及PRS组5年PFS分别为73.3%、48.1%、63.9%,NACT+RS反应者PFS高于NACT+RS无反应者(P=0.002);NACT+RS无反应组PFS低于PRS组(P=0.044),NACT+RS反应组PFS与PR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RS组5年OS为80.50%,PRS组5年OS为8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曲线显示,NACT+RS反应者、NACT+RS无反应者及PRS组5年OS别为73.3%、48.1%、63.9%,NACT+RS反应组OS高于无反应组(P=0.017),NACT+RS反应组及无反应组与PRS组之间OS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LACC患者TP方案NACT化疗反应率约为60%,肿瘤小于5cm者化疗反应性更好,化疗毒性反应可以接受,NACT可缩小肿瘤大小,减少间质浸润,减少术后放疗。NACT+PRS组与PRS组生存无显著差异,但化疗无反应组患者PRS和OS均显著低于化疗反应组,与PRS组相比,化疗无反应者复发的风险增加。本研究支持NACT作为LACC患者(尤其是化疗敏感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