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为了有效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效率高、低碳环保及独立路权的特点,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重要选择。但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大,建设周期长,既有线路改造困难,因此合理进行轨道交通的规划非常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匹配性。然而目前缺乏量化评估方法,为了量化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匹配性关系,为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提供基础理论,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下工作,并得出相应结论:第一,通过总结Node-Place模型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复杂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与网络中心性指标计算方法,结合数据可获取性,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匹配性量化分析方法。第二,基于Space L方法,构建了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模型,然后根据复杂网络理论计算了各轨道交通站点复杂网络中心性指标,包括度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PageRank、平均最短距离、接近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等。上述指标有效地反映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网络可达性,通过比较2010年至2018年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且连通性上升,可达性提高。第三,根据数据的可获取性,通过数据处理与计算,获得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网络可达性单项指标用于评价轨道交通站点重要性,获得站点周边城市发展程度单项指标评价城市发展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计算2010年和2018年站点网络可达性和站点周边城市发展程度综合指标,量化分析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匹配性。研究结果表明站点网络可达性和站点周边城市发展程度的单项指标匹配性各有高低,但绝大多数同一对指标的匹配性呈上升趋势。而综合指标的匹配性由0.524提升至0.582,结合多年站点网络可达性与站点客流的匹配性,说明北京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匹配性提升。第四,通过K均值聚类和谱聚类两种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市轨道交通各站点进行分类,并通过对比2010年和2018年分类变化分析各站点网络可达性与周边城市发展程度匹配性的发展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K均值聚类方法比谱聚类方法更适应本研究,且多数站点的网络可达性与周边城市发展程度趋于平衡,进一步说明北京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匹配性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