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培养大岩桐花初切块花芽分化过程中开花相关基因表达及内源激素的定量分析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1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激素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包括种子萌发、茎的伸长、花及果实的发育等。大岩桐是苦苣苔科的一种日中性植物,开花无需春化作用,从播种到开花仅需3-4个月。我们已经建立了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协同促进离体培养大岩桐花被切块直接再生花芽的体系。为了进一步探讨花被切块直接再生花过程中花发育相关基因以及内源植物激素的变化规律,我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培养不同时间的大岩桐花被、幼叶切块中SsSOCla和SsSPY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花被、幼叶切块中内源激素的含量。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根据大岩桐SsActin、SsSPY和SsSOCla的相对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SsActin为内参,大岩桐花瓣、花萼、幼叶切块离体培养0-21d期间,进行SsSPY和SsSOCla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瓣、花萼、幼叶培养初期,SsSOCla基因表达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花瓣和花萼中SsSOCla基因表达峰值都出现在15d,花瓣中SsSOCl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达12.04;而幼叶中SsSOCla基因表达峰值出现在18d,相对表达量仅为5.82。在花瓣、花萼、幼叶培养初期,SsSPY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至10d时,花瓣与幼叶中均出现表达高峰,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46和6.19,之后均下降;花萼中的峰值出现在15d时,相对表达量仅为5.94。   2.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了培养不同时间大岩桐花瓣、花萼、幼叶切块4种内源植物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脱落酸(ABA)在材料中的含量明显的高于其它3种激素,而幼叶中的含量又比花瓣与花萼中高很多,最高达2622050pg/g(18d);培养15d以后,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变化出现了分歧,花萼与幼叶中都在上升,而花瓣始终维持在1600pg/g左右;吲哚乙酸(IAA)的含量是最低的,整体而言,花瓣与花萼的含量要高于幼叶,其含量分别可高达0.30pg/g和0.25pg/g,而幼叶中仅达0.20pg/g;赤霉素(GA)在花瓣中的变化较为明显,由最初的1956.83pg/g增至10d时的4550.57pg/g,之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幼叶中GA含量始终在3000pg/g以上。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了铟、锌渣氧粉以及机械活化、加压氧化工艺在湿法冶金浸出应用上的情况,研究采用机械活化(边活化边反应)和加压氧化两种方法强化锌渣氧粉浸铟的工艺,得出不同工艺条件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重要作用更是无可替代;长期以来由于受虫害、病害、低温冷害等影响严重,造成粮食的大量减产,传统的解决办法是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威胁很大。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具有相关优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途径,近些年这项技术也正在慢慢地走向成熟,且在水稻育种方面很常用,利用此项技术已经培育出了耐冷、抗病、抗虫的水稻品系。本论文利用项目前期获得的转基因HD_7(空育131(Bt
学位
微细Y分子筛由于具有表面原子比例大,催化活性中心数目多,较高的晶内扩散速率等特点,在提高转化大分子能力、减少产物的二次裂化及降低催化剂结焦等方面,表现出比常规晶粒尺寸Y分
本论文以提高负载型Au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同时实现其方便回收再利用的绿色催化为目标,首次以多级核壳结构磁性水滑石(LDH)材料为载体,以近原子精度的金纳米簇为前体,采用修饰的静电吸附法及适度焙烧制备了多级核壳结构磁性金纳米簇催化剂,研究了其醇氧化性能,探究了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以蜂巢状多级核壳结构磁性材料Fe3O4@M3Al-LDH(M=Ni、Mg和Cu/Mg(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