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跨区域比较土地利用变化也已成为LUCC动态监测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研究在参加“地质灾害、环境地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和影响”国土资源公益科研专项的研究基础上完成。本研究选取我国中部地区长沙市和东南沿海泉州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GIS和遥感技术对比分析了两城市土地利用转移、土地利用信息图谱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动态度以及驱动力机制等各方面的差异性。研究中运用Markov模型预测了长沙市和泉州市2010-2030年期间未来20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并基于数学模型开展了两个研究区域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比分析。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1995-2010年研究期内,通过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较泉州市更加稳定,土地利用变化的剧烈程度小于泉州市,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上升趋势不断加剧,泉州市则出现上升后减缓趋势,两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差异性逐渐缩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自然因素综合导致,研究初期,泉州市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土地利用剧烈变化,建设用地不断扩张。2005-2010年期间,中部逐渐崛起,人口激增,需要更多的建设用地来满足人们的居住、生活以及公共设施等需求,最终导致长沙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而泉州市受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受到较大限制。(2)1995-2010年研究期内,从8种主要图谱类型变化统计数据来看,长沙市土地利用图谱变化累计变化率均高于泉州市,且长沙市和泉州市8种图谱累计变化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从93.15%下降至86.77%和从81.6%下降至67.33%,表明图谱变化越来越多样化。长沙市图谱类型变化面积最大主要为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但泉州市表现为耕地、林地和园地之前的互相转移,土地利用图谱变化有一定区别。从图谱空间分布来看,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势较低的湘江水域周边,以长沙市区和望城县分布较多;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零散分布于整个研究区内,而建设用地变化集中于东南沿海环泉州湾地势较低、区位优势较明显区域,地形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对两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造成较大影响。(3)基于Markov和数学模型对比分析1995-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从土地利用动态度来看,长沙市和泉州市耕地土地利用动态度均为负数,表明两市耕地均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且在1995-2010年时期,泉州市耕地动态度变化值大于长沙市,2010-2030年未来20年期间,长沙市耕地动态度变化值大于泉州市。泉州市和长沙市建设用地动态度均为正数,表明其均处于扩张状态,通过对比发现,两市建设用地动态度指数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泉州市比长沙市建设用地动态度变化值较小,减少程度更为剧烈,截至2030年,长沙市动态度指数为1.94,泉州市仅为0.20。从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来看,长沙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均大于泉州市,其主要原因是长沙市耕地、建设用地较高土地利用分级的土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导致其综合程度指数均大于泉州市。1995-2010年,泉州市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增长幅度远大于长沙市,而2010-2030年期间,长沙市增长幅度远大于泉州市,其主要原因是1995-2010年期间,泉州市建设用地大量扩张,增长幅度明显;而2010-2030期间,泉州市建设用地扩张受到较大限制,而长沙市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建设用地大量扩张,导致其未来20年,泉州市增长幅度小于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