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年轻乳腺癌多指35岁及40岁以下的乳腺癌,年轻患者所占比例虽低,但死亡率高,其预后不良可能与更具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如组织学分级高、激素受体阳性率低、三阴性乳腺癌比例高等,而BRCA1基因突变引起的乳腺癌发病较早,其激素受体阳性率低、三阴性乳腺癌比例高,与年轻乳腺癌有相似之处,其基因编码蛋白主要在DNA修复发挥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年轻乳腺癌与非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检测BRCA1蛋白在年轻乳腺癌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年轻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年轻乳腺癌中的作用以及对判断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患者和方法: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从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83例确诊时年龄小于≤35岁的Ⅰ-Ⅲ期乳腺癌患者,并从肿瘤医院乳腺癌数据库中筛选出资料相对完整的确诊时年龄>35岁且<70岁的Ⅰ-Ⅲ期乳腺癌病例1633例作为对照组,记录相关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年轻乳腺癌组中可获得的石蜡标本共7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RCA1蛋白的表达情况。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变量间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分析;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组间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回归模型评估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危险度(Hazard Ratio,HR)。检测水准: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年轻组与非年轻组的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率、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TNM分期、ER表达情况、HER-2表达情况、分子分型的分布情况、组织学分级,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2.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诊断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ER表达情况都是乳腺癌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诊断年龄≤35岁组的肿瘤死亡风险是>35岁组的1.489倍(95%CI1.120-1.979,P=0.006)。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较非年轻组要差(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BRCA1的主要表达部位为肿瘤细胞的细胞浆,60例(85.7%)呈浆表达阳性,29例(41.4%)呈核表达阳性。年轻乳腺癌患者的BRCA1蛋白的核表达水平,在不同的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学分级、ER、HER-2表达情况下,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可以发现在不良的预后因素如更高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织学分级高,BRCA1的核表达阳性率往往有更低的趋势。BRCA1蛋白的浆表达水平在肿瘤T分期高的组别阳性率显著低于肿瘤T分期低的组别,而在不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远处转移、组织学分级、ER、HER-2表达下,其浆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CA1核表达或浆表达水平,均未见其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有显著性影响。 结论: 1.确诊时年轻与肿瘤T分期、腋窝淋巴结状态、ER表达情况是乳腺癌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 2.BRCA1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提示可能有不良预后的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