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客观上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直接表现为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社会功能和地位不断拓展。与此同时,随着教育、科技和人才强国效应的逐步显现,以致公共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地方普通高校的生均拨款水平已普遍保持在12000元以上的水平,公共财政支出中高等教育支出已占相当比重,高校的办学经费的来源更加多样化,高校的经济活动更加纷繁复杂,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单元角色和主体地位越来越显著,财务预算管理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作为高校经济决策的量化表现形式和资源分配的重要手段,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财务预算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高校的资金运转效率和经费使用效益,也关系着既定的工作计划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公共财政预算不断增加高等教育投入,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大幅提高,高校收入水平和经费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各级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常态下,我们有必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管理经验,逐步在我国数量众多,管理水平较低的地方普通高校建立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的内涵发展目标。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学习和领会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代理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等相关理论,并大量查阅了有关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文章和专著,了解了国内外高等学校关于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梳理了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后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论文采用了案例分析方法,将提出的对策和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实际相结合,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从理论研究提升到了实践应用中。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如高校财务预算的基本概念和职能、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和原则、高校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影响高校财务预算的主要因素,以此引申出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特征等,接着指出了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进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并以G大学为例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绩效管理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观点,对进一步提高G大学财务预算工作水平,发挥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学校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