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德州市北园小学为个案,借鉴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对责任意识研究的成果,对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文章对责任意识概念进行了厘定;对北园小学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访谈;对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意义、理论依据和培养的原则、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试图从观念上引发人们对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问题的关注,认清小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明确责任意识培养的基本理念,从实践上引导教育者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工作的效果.
全文共分五部分.引言部分对本课题的缘起、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现状和目的、方法、思路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第一部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含义及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责任意识是一定个体对于遵守和维护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规范,对于他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和符合他的各种社会角色规定的自觉意识和态度.责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就体现在它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二部分结合北园小学学生现状对责任意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小学生责任意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对家长和家庭、对社会(社区)三个方面.根据文献整理和对家长、教师的访谈发现,造成小学生责任意识淡漠与缺失的主要原因有四:其一是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其二是学校教育的失误,即应试教育的影响与学校德育的滞后;其三是家庭教养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偏差;其四,就是小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原因.
第三部分从伦理学、心理学视角探讨了责任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从伦理学来看,自由是责任意识生成的前提;责任意识培养的目标是造就真正意义的人.从心理学来看,协作是责任意识产生的基本途径;责任意识的生成是一种内化过程;责任意识是从他律向自律、高度理性发展的.
第四部分提出了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几点建议.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层级性原则.在培养措施上,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给他们提供自主选择自我体验的机会和条件;其次,要求整合教育资源,将责任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一领域;第三,遵循层级性原则的要求,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
责任意识是每一个人的基本品质,是个性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责任意识的淡漠与缺失严重影响着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培养一代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的社会新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造就责任公民的需要,只有借助科学的教育与培养,小学生才能真正从"小我"中解脱出来,走向担当社会大任的"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