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世居藏族人群对高原低氧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这种高原适应性遗传度很高。基因组筛查是一种寻找遗传疾病/性状易感基因的有效方法,前期研究已发现了一些藏族人群高原适应有关的候选基因。虽然多项研究均提示HIF(Hypoxia inducible factor)相关基因(如:EPAS1、EGLN1)参与了藏族人群高原适应过程,但缺氧相关通路在该过程中的作用仍需系统评价。方法:⑴SNP-MaP(SNP microarrays and pooling)分析:收集300名高海拔(>4,500m)藏族人和300名低海拔(<2,500m)中国汉族人血样,提取基因组DNA,每个试验亚组样品DNA等量混合,构建藏族组和汉族组DNA混合池,通过全基因组SNP芯片高密度杂交分型,估计藏/汉各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⑵藏/汉人群数据集整合:下载Simonson和Yi的藏族样本多态性数据,利用HapMap和1000Genomes中CHB为对照进行关联分析。⑶功能诠释:预测藏/汉人群差异位点所涉及的候选基因,利用GSEA分析确定生物学通路与高原适应特征的关联(p <10-2);筛选出阳性通路,同时结合缺氧反应相关的通路,构建基因-通路-基因关系网络。结果:⑴数据质量控制:经过高通量芯片杂交分型,获得SNPs位点两个等位基因杂交信号强度值,通过QC获得常染色体区域862,411个质控合格的SNPs,藏族组和汉族组三次平行实验两两之间信号相关性均大于0.97,提示芯片实验技术的重复性较高。⑵候选基因:全基因组中,EPAS1区域的SNPs在藏/汉人群间差异最强;在SNP-MaP分析中,具有显著性种群差异且被Simonson或Yi藏族样本支持的候选基因共有49个,其中具有缺氧功能诠释的基因有五个,分别为EPAS1(rs13003074, p=2.16E-42)、IL10(rs4579758, p=5.54E-23)、SLC8A1(rs2160777, p=3.54E-18)、EGLN1(rs2244986, p=7.75E-17)和PIK3R1(rs13156223,p=2.58E-09);而前期研究发现的高原病候选基因未在本研究中得到验证。⑶通路分析:HIF (GO:0097411)、能量代谢、造血、铁离子平衡、细胞生长、神经及免疫等相关通路具有显著差异。结论:EPAS1和EGLN1是普遍证实的藏族人群高原适应相关基因,而IL10、SLC8A1和PIK3R1可能是新的候选基因;HIF信号通路可能是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的基础,它在红细胞生成,血管生成及舒缩、能量代谢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促使藏族人群适应高原低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