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下间接证据之独立证明功效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u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唯一根据。间接证据作为证据的一种理论分类,其不仅能对直接证据发挥着印证、补正、补强等功效,其在认定案件主要事实上也有着独立的证明功效。在司法实践中,固然很多刑事案件存在着直接证据,但更多的刑事案件呈现出仅有间接证据,缺乏直接证据的状态。司法工作人员要做到不枉不纵,就必须重视且真正发挥间接证据的独立证明功效。本文将对在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下,间接证据独立发挥其证明功效的相关内容进行探析。第一部分是关于证据及间接证据的概述,首先介绍了证据的词源、特征、类别的划分。并阐明了证据所需要具备的关联性、客观性、合法性特征,为下文对间接证据相关内容的论述开展做出铺垫。至于证据是否一定要具备真实性,现行的法律对此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采用了材料说而非真实说。这意味着在审查证据时,要关注证据的采集、保管等程序,只有认定了其具有真实性,才能认定具有进入刑事诉讼的证据资格,进而再对其证明力做出判断。在本章中,笔者强调了证据法定形式的种类与理论意义的分类等的区分,目的就是澄清间接证据等同于非言词证据的错误认识。作为理论分类意义上的间接证据,其表现形式多样,可以以法定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物证、视听资料等形式出现。同时,以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对比为视角,强调了间接证据的典型特征——间接性。间接性可谓是致使间接证据走上与直接证据发挥独立的证明功效时截然不同的论证之路的内在驱动力。第二部分阐述了间接证据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运用情况。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是独立于法定证明、自由心证模式的印证模式。我国的形式诉讼证明标准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客观标准。在现行的印证模式下,利用间接证据达到刑事证明标准,独立定案的现状差强人意。究其缘由,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模式、刑事证明标准过于强调证据之间客观化、机械化、僵硬化的相互印证,而间接证据的证明机制侧重于主观色彩较浓的内省性,尤其在缺乏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直接证据时,更需要发挥司法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出相应的判断。可见,间接证据的证明机制与现行的刑事诉讼模式、刑事证明标准匹配程度较低。另外,对于口供的过分追求、间接证据独立证明机制操作难度系数大等其他因素,也是导致该现状出现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介绍了间接证据的一般功效:随着社会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不法分子接受各种反侦查知识的途径渠道也多样,反侦查能力也越来越高。间接证据能对侦查方向产生积极的影响,利于侦查人员在茫茫人海中更容易正确定位,搜寻到嫌疑人。通过间接证据,也有利于发现直接证据,提高破案的效率。在证明功效上,间接证据对直接证据具有印证、补证、补强的功效,能弥补直接证据自身缺陷所带来的不足。第四部分是重点介绍了间接证据独立定案的功能。第一,间接证据发挥其独立的证明功效,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第二,强调间接之间的关联性,并非是世上万事万物之间的泛泛联系,而是要从实质联结角度考察间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查明间接证据的证明力。第三,单个间接证据只能反映出特定的犯罪事实片段,只有多个指证方向一致的间接证据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才能研判出案件的最终结论。第四、间接证据的证明规则主要的法律渊源是《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间接证据独立证明功效的运行机制难度系数高,涉及逻辑推理、经验法则、主观臆断、真实性概率、刑事推定等复杂内容。利用间接证据推论的任何一个环节若出现了差错,均有可能导致整个证明体系的坍塌。第五部分提出了强化间接证据独立发挥证明功效的对策建议:推进并完善与印证证明模式相适应的配套制度;消除传统口供情结对证明模式的影响;提高司法工作人员运用间接证据办案的能力。
其他文献
为验证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10%三氟苯嘧啶SC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适宜施用量及持效期,特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稻飞虱若虫发生高峰期,采用茎叶喷雾法,每667 m^2喷施
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材料质量、规格等关系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开展必要的试验检验工作,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本
角膜新生淋巴管作为角膜免疫反应的传入弧,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角膜新生淋巴管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他们共同破坏了角膜的免疫赦免机制.因此,深入研
为验证钙肥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花生生产上的具体施用效果,以有效降低花生荚果的空壳率,提高商品率,特进行了5种钙肥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花生生产上,施用钙肥能明显促进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机体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结果,新生血管启动因子(EI.R^+CXC族趋化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ELR-CXC族趋化因子)的失衡则是血管新生的启动因素。目的悬浮抗体
背景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的准确测算是术后恢复良好视功能的关键,尤其是对伴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目的对比分析IOLMaster和接触式A型超声两种生物测
背景人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TGFBI)基因是第一个被确定的角膜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而TGFBI引起角膜营养不良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TGFBI的功能对于揭示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及
背景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目前主要采取手术行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然而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有研究提出术后局部应用环孢素A(CsA)能有效降低其术后复发概率,但尚缺乏循证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