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用能力是指恰当、得体使用所学语言的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交际能力的水平。 对于语用能力发展的研究是语际语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的主要任务之一。语际语语用学,是跨语用学及二语习得研究的交叉性学科,专门研究非母语使用者语际语言(interlanguage)的语用现象和特征,以及这些现象和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因此又可划分为静态语际语语用学和动态语际语语用学。到目前为止,该学科在描述语用现象和特征及探讨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关系的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对语用能力自身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才刚起步。沿袭二语习得研究的传统,语际语语用学的研究开始关注学习者个人因素对语用发展的影响。对语言学习动机在语用发展中作用的探讨,自然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从社会、情感及认知的角度出发,探讨动机对外语学习的影响。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式(Socioeducational Model),素有经典动机理论之称。该理论强调,外语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及以该语言为母语的社团的态度,直接影响动机的强度,从而影响最终的学习成绩。Deci & Ryan将认知心理学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理论(Intrinsic-Extrinsic)与外语学习相结合,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社会建构主义的动机理论以时间为主线,综合了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主要观点,同时强调动机的作用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鉴于语用学习的社会性及认知性特征,语用发展理论诸如:文化适应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认知加工模式(Cognitive Processing)、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语言社会化理论(Language Socialization)、互动能力模式(Interactional Competence)等,认为学习者的情感、认知能力以及他们使用语言的情况对语用学习都会产生影响(Kasper & Rose,2002)。 当前,对于外语学习动机作用的考察,仍倾向于以注重语言知识的测试结果为标准,未能反映语言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水平。因此,国内外文献中虽然有大量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记载,我们依然不了解动机和语用发展中的关系。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对91名新入学的研究生作了初步调查,试图对该问题做出回答。 经过问卷调查发现研究生普遍对语用学习持肯定态度,但是态度与语用能力水平没有呈现出相关性;研究生的动机类型以工具型动机为主,但是与语用能力水平相关的是文化动机,而不是工具型动机。 根据调查结果,作者对外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语用学习动机提出了两方面的建议。针对学生而言,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目标,提高语用意识,积极参与语言活动,在使用中获取语用知识;就教师而言,教师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水平,保持较高的语用教学热情。语用能力的培养必须落实到实处,不采取切实行动,语用能力的提高将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