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非诺贝特对兔角膜碱烧伤模型的实验研究,以进一步探索调脂药在兔眼角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的作用,从而为临床上非诺贝特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34只,雌雄不限,体重1.5-2kg左右,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32只兔的右眼制作碱烧伤模型。碱烧伤模型制作成功后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8只。A组(对照组):d1-d14口服安慰剂;B组(治疗组):d1-d7口服安慰剂,d8-d14天口服非诺贝特;C组(预防组):d1-d7口服非诺贝特,d8-d14停服非诺贝特,改口服安慰剂;D组(混合组):d1-d14口服非诺贝特;分别于术后d1、d4、d7、d14天观察眼前节结膜充血、角膜浑浊、角膜新生血管、炎症及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并于第7天和第14天各组分别处死4只兔子,分别取右眼碱烧伤角膜组织行免疫组化观察ɑ-SMA、TGF-β、K3/K12、CD31和VEGF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1.角膜新生血管在碱烧伤后10天内生长迅速,14天时新生血管趋于相对稳定状态。各时间点比较C、D组新生血管面积较A、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A、B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D组之间在第14天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免疫组化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SMA、TGF-β、CD31在正常角膜中无表达,K3/K12只在角膜上皮细胞中表达。VEGF大部分在角膜上皮中表达,造模后a-SMA、TGF-β、CD31及VEGF在各组均有表达,不同时间点表达量在各组中存在差异。K3/K12在正常角膜、非诺贝特预防组和混合组角膜上皮中全层连续表达,而在对照组及治疗组中仅部分层次表达,表达不连续。结论:1.非诺贝特对碱烧伤后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治疗作用效果不显著,对新生血管的产生持续用药优于单纯预防用药。2.预防性使用非诺贝特能上调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中K3/K12的表达,同时下调a-SMA、TGF-β、CD31和VEGF的表达。3.非诺贝特在角膜损伤后能抑制角膜基质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减少角膜瘢痕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