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使农户成为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基本组织单元。然而在改革过程中,农产品流通一直存在着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市场化水平过低成为制约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阻碍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有的导向作用。如何改善小规模农户的流通方式,对保障农户利益与促进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的市场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交易成本对农户农产品销售渠道选择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以杨梅种植户的市场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找出影响种植户销售渠道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希望能够为政府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利用宏观数据对浙江省的杨梅产业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概述,然后笔者以台州市仙居县作为研究区域,随机抽取6个不同行政村的137个杨梅种植户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得有效问卷125份。在进行模型分析前,笔者先对样本区的杨梅流通渠道结构从价值增值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地农户销售杨梅的渠道比较单一,且渠道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不同渠道农产品价值增值存在很很大的差异。随后笔者针对统计结果利用Tobit模型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影响种植户销售渠道选择的主要因素,计量结果显示,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买主对杨梅质量认证的关注程度和单次平均销售数量促使农户从零售渠道转向贩卖商渠道和加工企业渠道;交易前农户是否了解市场价格和果园到成交地点的距离促进农户选择零售渠道;户主年龄及种植面积对农户销售渠道选择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为改善杨梅产品流通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本文根据数据统计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点政策性启示:(1)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现代流通渠道的规范化建设,逐步改善传统的杨梅流通体系。(2)推进当地加工企业建设,引导其对再加工产品的研究投入,促进农户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3)加大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制度的改革,降低农户交易成本。(4)加大科研和资金投入,改善杨梅保鲜技术,以满足当前杨梅销售及加工时间要求,部分弥补杨梅易变质造成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