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经济高速运转的时代,随着人们认知意识的提高和贸易活动增多,人们对商标的关注也日益加强。2015年,我国受理商标注册申请287.6万件,同比增长25.85%。截至2015年底,我国有效注册商标量突破1000万件,达到1034.4万件,连续14年保持世界第一。随着商标注册量的上升,商标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但是商标侵权的判定在我国一直存在争议,给立法和司法工作带来诸多问题。2013年以前,我国商标侵权判定一直采用的是相同、近似标准,这与国际通行的混淆可能性标准具有典型的区别。2013年商标法进行修改并首次引入了混淆可能性标准。本文以文字商标为出发点,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我国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存在的问题,运用认知心理学和语言逻辑学的理论以及跨学科分析方法研究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的影响因素。在比较分析国内外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不同的基础之上,对我国的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判定提出几点完善建议。本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跨学科分析法以及辩证分析法。文章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理论的概述,从文字商标的含义和功能着手,介绍认知心理学和语言逻辑学的基础理论,在对比国内外立法现状基础上提出我国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分别从文字商标的近似、商品近似、文字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程度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完善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的若干法律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创造性的运用了语言逻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语言逻辑学的理论证明商标显著性的强弱,认知心理学的内容影响相关公众的注意程度,为本文的文字商标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研究提供合理性和正当性。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理清了诸多法律术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混淆可能性的影响因素纳入到法律条文中。为解决我国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完善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的三点建议,第一是完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相关理论问题;第二是完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司法措施;第三是完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立法建议。期待时机成熟时立法机关对商标法的相关内容做出修订,进一步完善混淆可能性标准,使司法实践活动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