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学界对于张载的关注日益增强,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十分必要。港台新儒家对张载的诠释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眼下看来,学界对牟宗三的张载学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而同样重要的方东美、唐君毅等人的相关研究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其实此二人的张载学都颇有独到之处,有必要也有价值对此做一些研究。方东美对张载的关注点主要在天道论和《西铭》的精神,唐君毅在天道论和心性论上有比较丰富的诠释,二人的诠释合起来,基本可以见到张载哲学体系的全貌。张载天道观的根本思想是以“天”或“太虚”作为天地万物和心性道德的根源,也是一切价值的最终归宿。方东美和唐君毅都抓住了这个主脑,从而反对以唯物或唯气来论说张载的天道观。方东美认为“太虚”的概念是张载由道家援入,而“太和”则基本是儒家的思想。张载借用道家“太虚”概念建立了一个超本体的系统。“太虚”与“太和”是性与道的体用关系,太虚是内在于太和之道的本质和德性,太和是太虚的发用流行。而唐君毅论张载之天,既言天之“虚”,又不废言天之“实”;论天之“明”,亦论天之“幽”。论气时,既看气的“实而虚”,又看到气的“虚而实”。通过解说相对又统一的两个概念来论述哲学范畴的方法,贯通着唐君毅的整个诠释过程。张载说大心,就是要对整个世界有所关怀,也要在方法上要超越物累,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万物中,合内外而周万物,以己心合天心。方东美则认为张载的“大心”是理性的发展、生命的提升,以精神修养作为入圣登天的阶梯。同时,他还将“大心”看作道家的“公心”,就是对世间有普遍的关怀和强烈的救世责任心,是兼容并蓄的弘大心量,是在可经验的客观世界中,通过生命的体验而周知一切。唐君毅将“大心”视为人能到达“神明”之境的工夫,是人心上达之道,具体要做的是要超越闻见和尽其心。“性”无有不善,只因尚未养成,则杂于气质,所以“善恶混”,故而需要持续不断的为善去恶,便是张载说成性的过程。性者生也,性本身就是一渐进养成的过程,在张载这里,就表现为天地之性随着道德工夫逐渐形成。所以“成性”是“天命之性”通过修养在人身上得到实现的过程。方东美认为,“成性”是对“性”的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也是将个人的个性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大而化之,扩充而推广之,致生命创造之大用。唐君毅认为,“成性”之事即是践履“诚”之道,而“成性”的过程与“大其心”的工夫也是相统一的。《西铭》是《正蒙》中至为重要的文本,以“人道”为基本立足点认识“天道”。方东美通过分析《西铭》的五个历史背景,来论述张载的精神内核,指明张载复兴周代精神的意图。唐君毅则认为《西铭》主旨在说人当为乾坤孝子,继天之志、述天之事。既为乾坤之孝子,便为社会之仁人,所以《西铭》言“仁”是从“孝”上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