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Beck的认知理论为基础,从认知方向对儿童期心理虐待和特质抑郁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假设认知偏向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特质抑郁间存在中介效应,而希望则调节了这一中介效应及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特质抑郁的直接影响。 本研究从哈尔滨市3所高校随机抽取53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正负性信息注意量表(APNI)、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以及状态特质抑郁量表(STDEP)对认知偏向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特质抑郁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希望在这一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结论如下: (1)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以及农村的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水平分别高于独生子女、双亲家庭和城镇的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水平;单亲家庭的大学生的特质抑郁水平高于双亲家庭的大学生的特质抑郁水平。 (2)儿童期心理虐待越严重,特质抑郁和负性认知偏向水平越高,正性认知偏向和希望的水平越低。 (3)儿童期心理虐待通过增加负性认知偏向水平、降低正性认知偏向水平进而影响特质抑郁。希望调节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特质抑郁的影响,以及正性认知偏向与特质抑郁的影响、心理虐待对负性认知偏向的影响、负性认知偏向对特质抑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