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快速、准时、环保等特点,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空间结构、保护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中国一、二线城市正大踏步走入“轨道交通时代”,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轨道交通基本网络的形成,将对居民出行特征以及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轨道交通对居民出行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从居民出行特征的构成要素入手,期望找出影响居民出行特征的种种因素,并综合前人的研究将其分为三类:土地利用、交通体系和出行者特性。土地利用作为各种人类活动在空间上的反映,决定了居住地点、工作地点、就学地点、购物地点等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从而影响居民的出行需求以及出行距离和空间分布;交通体系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政策的提供者,决定居民出行的方式选择组合以及出行效率;出行者的特性尤其是个人偏好决定了个体的出行水平和方式选择。这三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联系,形成了宏观层次的城市交通和微观层次的居民个体出行选择。而轨道交通对居民出行特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以上三者的作用来实现的。
轨道交通发展也对城市交通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心理和决策机制,将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归为三类:出行者特性、出行特性及交通设施特性。在全面考虑这些特性的基础上,确定各选择方式的效用函数,建立了离散选择随机效用形势下的多项logit模型,通过调查数据标定模型参数并通过了模型检验。确定了特性变量对效用函数贡献值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并进行了通过模型比较。最后利用三林功能区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