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前向血流和心肌灌注,可以缩小缺血梗死范围,增加存活心肌数量,改善左室重构,保护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为静脉药物溶栓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本文联合应用三磷酸腺苷(ATP)负荷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分析心肌梗死后患者代表左室整体功能的二尖瓣环DTI参数特征及与传统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入选34例首发AMI患者,分为2组,PCI组27人,静脉溶栓组7人。心肌梗死后1个月左右行静息及负荷(给予ATP140ug.kg-1.min-1,共6分钟)状态下超声心动图及二尖瓣内、外、后环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DTI)检查。主要结果如下: 1.超声心动图检查 两治疗组间比较,静息状态及负荷状态下两组间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早期充盈波峰值速度(E)、晚期充盈波峰值速度(A)、早期与晚期充盈波峰值速度之比(E/A)等均无统计学差异。与溶栓组比较,给药后PCI组EF、E、A、E/A均有增加的趋势。PCI组给予ATP后左房内径(LA)、左室内径(LV)有缩小的趋势,EF、E、A、E/A有增大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静脉溶栓组给药后,LA、EF、E、A明显增大(均为P<0.05),但E/A有下降趋势。 2.室壁运动分析PCI组给药后47个低动力节段中有27个恢复正常,溶栓组17个低动力节段中有6个恢复正常。两组无动力节段均无改变。给药后PCI组室壁运动积分(WMS)及指数(WMSI)较静息状态下显著减小(P<0.05)。其中8例PCI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WMI及WMIS均无变化;溶栓组给药后WMS及WMSI也减小,但无统计学差异。 3.二尖瓣环PWDTI指标 (1)静息状态下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环PWDTI参数特征及与心功能指标相关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CI组二尖瓣内外环速度、时间及速度时间积分等各项DTI指标均明显降低,尤收缩功能及主动舒张功能指标更加显著(P<0.05)。二尖瓣内、外、后环舒张早期波与舒张晚期波峰值速度之比(e/a)与传统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血流频谱E/A呈正相关(P<0.05),其中外环e/a与E/A相关性最好。二尖瓣内、外、后环收缩波峰值速度(Vs)与射血分数EF未显示有相关性。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组间比较:静息及负荷状态下,两治疗组间二尖瓣环PWDn参数无统计学差异,但PCI组收缩功能指标收缩波峰值速度(Vs)、收缩波速度时间积分(VTIs)等及舒张功能指标舒张早期波峰值速度(Ve)、舒张早期波速度时间积分(VTIe)、舒张晚期波峰值速度(Va)、舒张晚期波速度时间积分(VTIa)等似较溶栓组大。给药前后二尖瓣环s波及e波平均峰值速度差(△s及△e)两治疗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3)组内比较:PCI组给予ATP后,等容收缩期时间(IVC)缩短,二尖瓣内、外、后环Vs、Ve、Va、内环VTIs、VTIe、VTIa、外环收缩波时限(DS)、舒张早期波时限(De)、VTIs、VTIe、后环舒张晚期波时限(Da)、VTIs均显著增加(P<0.05)。8例患者随访3个月,WC缩短,二尖瓣内环Vs、VTIS、Va增加,外环va减小,后环De增加,改变均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给予Al,P后,二尖瓣内、外、后环Vs、Va、VTIs、VTIa均增加,但Ve、VTIe及e/a却有减小的趋势。 4.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安全性 静脉滴注ArP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有下降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心率明显增快。试验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常见的副反应为胸闷不适、心悸、气短、头晕、出汗、皮肤潮红等,均可耐受,停药后2一3分钟消失。 初步结论: 1.ATP负荷超声心动图结合PWDTI可用于评价AMI不同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心肌梗死患者PWDTI具有明显特征。二尖瓣环PWDTI反应左室整体功能更加准确敏感。 2.ATP负荷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增强表明,WMS和WMSI较静息时减小尤其溶栓组可能反映病变血管仍然存在非血流限制性狭窄及侧支循环血流量增加。受入选患者条件及例数限制,该试验对检测存活心肌和缺血程度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PWDTI参数中Vs、VTls是反映心室收缩功能的主要指标。Ve、vTIe、e/a为舒张功能的主要指标,且e/a与传统的反映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二尖瓣血流频谱E/A正相关。△S、△e可作为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储备的指标。 4.PCI治疗AMI的近期疗效优于溶栓治疗,但远期疗效及预后评价尚需大样本长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