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筑公路和采石造成的山体破坏严重威胁区域的生态安全,也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投资环境,各地政府相继开始大范围的裸露山体治理。一个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对破坏山体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淄博市四宝山破坏山体演替规律,以及泰山、烟台市现有破坏山体植被恢复模式评价的基础上,对烟台市芝罘区峰山的废弃采石场从整地技术、植物材料选择、配置模式直到后期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生态设计。主要结果如下:1、淄博市四宝山破坏山体演替初级阶段的多样性特征草本物种较丰富,共25科48属55种,耐干旱贫瘠的禾本科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乔木、灌木零星分布,且种类单一,仅4科7属7种。群落结构按照采石作业区、道路边坡、乱石堆、山顶裸岩、排土堆、泥石堆和撂荒地的顺序由简单变复杂。群落生活型谱表现出典型温带植物生活型的特征。整体上生物多样性不高,物种的丰富度为2~19种之间,集中于8~13种。农田撂荒地最高,高达19种,山顶采石裸露地最低,仅2种。物种的多样性普遍偏低,最大为乱石堆2.514,集中于1.7~1.9之间。Shannon-Weiner指数依次为乱石堆、边坡、排土堆。该区域影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土壤和水分、光环境。2、破坏山体自然恢复过程中的演替序列推断根据各立地形成时间、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建群种高度及多度的变化和物种重要值的变化等推断其演替序列趋势大致为裸地→草丛→灌丛→阔叶林→油松落叶阔叶混交林、侧柏林。演替进程缓慢,经过50余年的自然演替,刚进入到荆条灌丛阶段,恢复到顶极阶段尚需很长时间,必须人工改善土壤和水分条件方能促进其演替进程。3、现有植被恢复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泰安蓄能电站峭壁植被恢复工程中,大部分恢复模式的效果较为理想。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与景观效果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水泥沙浆砌种植台式、绿化平台式、水平阶式、鱼鳞坎式、燕巢式、裸爬式、石灰浆抹面式、植生盆式、喷播式。前三种模式是保存率均在90%以上,后面三种的效果较差,保存率在65%以下,其余三种表现一般。各种模式中,管理措施作用明显,常绿树种的生长与保存情况明显好于阔叶树种。综合起来看,水平阶绿化和绿化平台式恢复效果最佳,裸爬式最经济,喷薄绿化式不可取。烟台市边坡绿化模式表现出水平阶梯种植池效果好于其他方式,常绿树种的景观效果好于阔叶树种,小种植池的保存率好于大种植池。破坏山体植被恢复过程中水平阶梯整地方式和选择常绿树种是值得推荐的模式。4、烟台市芝罘区峰山植被快速恢复的生态设计从整地技术、植物材料选择、配置模式直到后期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峰山废弃采石场进行了生态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整地峭壁高度小于20m设计挡土墙、空心砖堆砌和削肩缓坡三种方法;高度大于20m设计植生池或植生槽、修建二级平台二种方法。边坡坡度较小设计空心砖砌墙、阶梯整形覆土和穴状整地。坑底穴状整地。壁顶周边选择小鱼鳞坑、穴状、带状和小畦整地。植物材料配置设计模式包括峭壁5种、壁底5种、缓坡10种、坑底3种、边坡1种、壁顶周边设计10余树种直播造林等25种配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