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退变性腰椎侧弯(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症状大多源于凹侧椎间孔狭窄导致的椎管、神经根管狭窄。针对前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DLS,既往评价其减压效果在影像学上多是以椎管或者椎间孔的径线改变来进行评价,在治疗效果方面多以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然而,椎间孔是一个三维立体结构,单一平面的径线改变并不能完全反映其术后改变,并且既往对于椎间孔每一种形态学的变化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文研究该类患者术前、术后凹侧椎间孔的高度、面积、容积变化,结合术前、术后患者ODI、VAS评分的变化,探讨椎间孔高度、面积以及容积对于患者的症状改善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专业组,诊断为退变性腰椎侧弯并接受OLIF手术的患者的X线、CT影像和临床疗效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在CT图像上以椎间孔的矢状面作为研究平面,对手术节段的椎间孔测量其高度面积并记录,再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并记录其容积数据。所有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ODI评分、VAS评分、冠状面Cobb’s角度数均被测量并记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对象包括:①椎间孔的三个指标:高度(Foramen Height-FH)、面积(Foramen Area-FA)、容积(Foramen Volume-FV);②术前和末次随访的ODI评分、VAS评分以及冠状面Cobb’s角。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连续变量采用配对t检验,检测水准α值取双侧0.05。凹侧椎间孔形态学改善指标高度改善(FH improvement-△ FH)、面积改善(FA improvement-△ FA)、容积改善(FV improvement-△ FV)与患者症状改善率 △ ODI(ODI improvement)、△ VAS(VAS improvement)的相互关系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计2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47~75岁,平均(62.9±7.5)岁。随访时间12~30月,平均(20.7±5.4)月。从术前至末次随访,Cobb’s角从(23.9±5.9)°下降至(5.4±3.6)°,ODI评分从(68.2± 11.6)%下降至(16.0±1 1.0)%,VAS 评分从(7.2±0.9)分降至(1.4± 1.0)分。27例患者共36个节段,其中L2-3节段3例,L3-4节段15例,L4-5节段18例;单节段手术18例,双节段手术9例。18例单节段手术病人平均手术时间(134.5±23.9)min,9例双节段手术病人平均手术时间(197±23.6)min。术后左侧大腿出现浅感觉减退1例(3.7%),双小腿皮温,皮肤颜色不对称2例(7.4%),出现谵妄的精神症状(既往无精神病史)1例,未出现腹部脏器、血管损伤、及永久性神经损伤,27例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8%。凹侧FH从(15.08±1.89)mm 增加至(20.65±2.22)mm,FA 从(109.68±12.12)mm 增加至(156.85± 15.57)mm2,FV 从(1.12±0.12)cm3增加至(1.49±0.15)cm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凹侧△FH、△FA、△FV分别与△ODI(R2线性分别为0.778、0.865、0.710)、△ VAS(R2线性分别为 0.724、0.810、0.722)呈线性正相关,且△ FA与患者症状改善率相关性最强,其次为△ FH,最后为△ FV(P<0.05)。[结论]1.OLIF可明显改善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的腰痛、下肢痛等症状。椎间孔容积、面积、高度等得到有效改善,减压效果良好。2.凹侧△ FH、△ FA、△FV分别与△ ODI、△ VAS呈线性正相关,且△FA与患者症状改善率相关性最强,其次为△FH,最后为△FV。3.OLIF可以解决部分椎间孔狭窄的症状,且当椎间孔面积获得更大改善时,患者症状也会获得最大程度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