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老子注中两本极为重要的文献,《河上公章句》与王弼《老子注》获得了后世学者的大量研究,但很少出现将两家注解的哲学思想进行全面比较的著作。原因在于二者的思想体系不同,《河上公章句》主要以汉代黄老道家解说《老子》,而与王弼《老子注》以哲学本体论思想解老有所不同,而且学界对于《河上公章句》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还存在着较大争议,因此,要深入了解这两本老子注本的核心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两者的学术渊源。本文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河上公章句》的作者及成书时代,也追溯了王弼的学术渊源。从《河上公章句》与王弼《老子注》两者的大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两家注产生的思想渊源,对两者的哲学思想以“道论”为基础来分析,阐述两者思想的体系建构及其注本的核心内容。并基于《老子》的“道”论思想开始阐述两者的哲学思想,《河上公章句》继承和发展了道家的宇宙生成模式,以”气”来释”道”,并吸收了汉代黄老思想,在此基础上以黄老道家主张以无为治国、虚静养生的思想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道”这一理论基础将自己的养生工夫论与治国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注解《老子》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架构,为后来道教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王弼注重阐发《老子》的本体论哲学思想,构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体系,将“道”与“无”进行了概念上的置换,使“无”上升为一个与“道”平等的地位,完成了将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向本体论的转变,并着重论证了王弼“以无为本”的本体思想。此外,文章基于二者的“道”论思想分析两者在其各自的哲学体系中所形成的不同价值取向,从价值取向中探讨河上公与王弼所处的政治背景所带来的思想的转变,了解最早期的最为明显的老学的分歧情况,从两汉之际到曹魏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对经典的注释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哲学思想问题的不同层面。最后,基于《河上公章句》和王弼《老子注》对“道”的阐释和发挥,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二者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思想,河上公将治国与治身并列而论,通过“身国同一”的理论基础来实现其理论从个体养生思想向国家治理的转换,而王弼将本末关系落实到现实社会中,用来调和儒道关系。《河上公章句》和王弼《老子注》对后来的老学的影响很大,因而之后老学的分歧往往与注的差异有关后来老学的真实面目,应该考虑它们与这两家注的思想来源以及它们分别对老子关于“道”这个哲学思想的继承和改造,才能更清楚的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