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无公害生产及深加工产业调查分析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oaid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洋葱(Allium cepa L.)又名圆葱、葱头等,为百合科葱蒜属二年生蔬菜。由于洋葱适应性强,又耐贮藏和运输,在全国分布很广,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近年我国洋葱产业发展迅速,在农村调整产业结构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洋葱加工产品也由单一的脱水洋葱片向洋葱粉、洋葱酱、洋葱酒等多样化开发。河北省肥乡区洋葱种植面积达8.3万亩,总产量达41万吨,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洋葱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国内10多个省市和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平均日交易量约1000余吨,最高可达5000余吨,已成为肥乡的特色支柱产业。本文以肥乡洋葱生产和加工产业为研究对象,针对洋葱无公害露地生产和洋葱深加工产业的生产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索肥乡洋葱无公害生产的关键技术模式、深加工的产品类型以及延长洋葱产业链的洋葱精深加工的方式和产业,以期能够为肥乡洋葱生产和促进我国洋葱产业发展提供参考。1.通过分析肥乡洋葱生产及深加工业现状,结果表明肥乡洋葱生产面积逐年增加,传统的单作模式逐步转向间种套作和无公害生产模式;洋葱深加工企业数量逐年增多,但加工规模普遍较小。在两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河北太极酒业有限公司以洋葱酒和洋葱酱为主,邯郸顺丰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以脱水洋葱为主,可以看出洋葱加工产品相对单一,产品的附加值较低。2.通过分析肥乡洋葱产业发展现状,探索肥乡发展洋葱的优势与劣势。肥乡处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自然环境和土地条件优越,肥乡洋葱在周边地区品牌优势强,2006年获“中国圆葱之乡”;农民种植洋葱积极性高,当地政府重视洋葱产业发展;无公害栽培技术容易掌握,在当地推广洋葱种植比较容易;深加工企业初具规模。但是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起步较晚,无公害洋葱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够,缺乏洋葱生产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的统一质量标准;洋葱加工产品单一,加工大多处于粗加工阶段,缺少高附加值的产品;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和资金短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洋葱栽培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实现机械化难度大;销售渠道窄,营销结构不科学。3.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肥乡洋葱生产和加工产业的的特点及其发展优劣势,提出应对市场竞争,促进洋葱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在洋葱的无公害产业上壮大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提质增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拓宽销售渠道;逐渐形成“公司+基地”的种植模式,完善产业化体系;加强洋葱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实施洋葱无公害生产规程;增加科研投入,选育加工专用品种,扶持国内洋葱品种选育,推动洋葱深加工工业;塑造自主品牌,增强产品优势;加大资金扶持,整合资源,壮大洋葱优势主产业区的发展。
其他文献
AVI文件的应用非常广泛,大量的行车记录仪使用AVI文件存储视频数据,是重要的电子证据,能给侦查办案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工作中常遇到由于没有及时提取行车记录仪导致视频被
<正> 风格StyLe一词的含义很广,在社会生活中,泛指“人的思想行为特点”。《经籍篡诂》训释风字为“采也”、“放也,气放散也’,格字为“旧法也”、“度量也”“标准也”。因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必然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
为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本文以空间信息和社会经济属性信息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等手段和方法分别从流域、农户不同层面上探讨了退耕前后陕北燕沟流域农村
针对高中教师培训存在的被动参与、消极应对、实效较差等问题,从2015年开始,江苏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采用“菜单自选”方式,参训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主题、课程、专家、时间及培
期刊
针对某脱硝改造中的积灰问题,用流体力学原理对烟气中的飞灰沉积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针对原钢柱空间限制问题,提出了反应器出口烟道穿钢柱方案,结
人们爱用天生丽质来形容一个女子姣好的容颜,而每一瓶葡萄酒在还是一株葡萄苗的时候就决定了未来有个什么样的“皮囊”。丽质与否,用在葡萄酒身上无非是透过色泽看品质。有经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强化耕地保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人地矛盾的日益凸显,耕地保护形势的日趋严峻,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迫在眉睫。针对目前高标
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对外国人人身行政强制的种类,讨论了行政强制在出入境管理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外国人人身行政强制的救济途径,并对救济进
文章通过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探索课程群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提出通过精品课程带动、交叉课程互联的课程